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文体 > 正文

厦门戏曲进校园成果展演举行 老中青幼同台献艺

2020-12-08 07:25:35  作者: 陈佩珊  来源: 海西晨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总导演魏小春:

传承戏曲艺术 厦门好戏连连

厦门戏曲进校园成果展演举行,老中青幼同台献艺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佩珊“小戏精”遇上“老戏骨”,厦门戏曲唱出了时代新韵。这韵里有生机有活力,更有万众期待的闽南戏曲传承的新希望和新未来。

12月6日晚,“梨园新声 薪火相传”厦门戏曲进校园成果展演在厦门小白鹭艺术中心金荣剧场举行。老、中、青、幼同台,生动地讲述了厦门戏曲进校园不为人知的艰辛,展示了戏曲进校园的亮眼成绩。

传承戏曲经典

唱响时代新声

南音《工尺谱》的音符在LED大屏上跳动,盛装打扮的孩子们一字一句地唱着。6日晚,孩子们对“音乐活化石”的演绎拉开了展演的序幕。紧接其后的是一个个练功房里的场景,厦门市南乐团团长杨雪莉在孩子们的簇拥下教唱《工尺谱》,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副主任庄海蓉教着身段动作,金莲陞高甲戏剧团团长吴晶晶手把手纠正孩子们的动作……戏曲进校园,正是有了以传承为己任的艺术家、善搭桥梁的学校老师、虚心好学的孩子们,才有了这欣欣向荣的景象。

为充分展示戏曲进校园成果,此次展演分为“序”“经典传承”“梨园稚韵”“时代新声”“尾声”五个部分。“经典传承”篇章的节目摘取自厦门经典戏曲剧目、节目如《直入花园》《三家福》《杂货记》等,老少同台,将经典演出了新意。“梨园稚韵”则由学生们单独表演,上演歌仔戏《歌仔唱唐诗》、京剧《唱响梨园》、南音《月下》、高甲戏《金鼠迎亲》,均为非遗传承人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学习实际而量身打造的节目。“时代新声”通过戏曲歌唱厦门美好生活,让传统戏曲与生活同步、与时代接轨,让人看见传承创新中的戏曲魅力。

乌克兰小姑娘丽塔是海沧区育才小学二年级学生。丽塔因闽南语发音标准等原因被选拔进入学校歌仔戏社团,第一次接触了歌仔戏。自幼儿园就来厦生活的她很快被歌仔戏吸引。“不知道自己唱的是什么,但是歌仔戏很好听,就是学起来有点难。”丽塔告诉记者。

4岁的小男孩陈恩霖是一位小戏迷,更小的时候便咬着毛巾当胡须,学戏里的角色。恩霖妈妈在“音乐厦门”公众号看到展演消息后马上为儿子索票。恩霖用闽南话告诉记者:“我喜欢看‘古装’,衣服好看,唱得好听。”

老中青幼同台

讲述传承故事

短短90分钟的演出让人目不暇接。舞台背后的传承故事与亮丽的舞台呈现了别样精彩。

节目《压脚鼓》里,三位男艺术家的出场方式有些特别——坐着亮相,穿着白色袜子的左脚压在鼓面。鼓槌起起落落,左脚进进退退,鼓声清脆婉转。这是92岁的老艺术家吴金宝的儿子吴劲松和孙子吴捷镔。

三代人,同一个鼓,打同一个节奏,这是戏曲传承里的家族传承。事实上,厦门戏曲进校园除了家族传承,还有师徒传承、普及传承及种子传承等。其中,种子传承是厦门戏曲艺术家们在戏曲进校园过程中探索出来的经验。他们眼中的“种子”即学校老师。他们期待着老师们共同加入戏曲传承的队伍中来,发挥他们的力量,辐射更多人。

为向老艺术家致敬,感谢他们在戏曲传承中的贡献,展演还邀请了88岁的纪招治、77岁的张丹、76岁的李秀华、73岁的纪亚福等老一辈戏曲名家参与演出。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痕迹,但戏曲赋予他们的魅力仍光芒四射。

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的出色表现,纪招治十分感慨,不断重复着一句话:“这就对了!这就对了!”在纪招治看来,孩子是最难教的,她自己带过的学生里最小也都11岁了。“可以看出老师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才有今天这样的效果,老师们教得很到位!”纪招治不忘为戏曲进校园的老师点赞。

今年8月,厦门戏曲进校园工作开全省先河,推出《厦门市优秀戏曲进校园传承项目资助办法(试行)》,扶持戏曲进校园项目,推动厦门戏曲进校园再进一步。在厦门市南乐团团长杨雪莉看来,这是一个双赢的机会。“这一扶持政策不仅为戏曲传承提供了保障,也为专业院团的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实践的平台。他们除了教唱、普及等,还要参与创排,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杨雪莉介绍。

幕后故事

让更多人关注和欣赏戏曲

12月5日晚彩排结束时已经近10点。总导演魏小春召集所有参与人员开了个会。他只干了一件事——抠细节。“这里多了两帧没有意义的画面,处理下”“厦门那么多大戏、名戏,有‘厦门现象’之称,把这些剧目的画面加进来”……魏小春俨然就是一个“细节控”,而这,源于他对老本行戏曲的热爱。

为了在晚会中呈现厦门戏曲进校园特点,魏小春不惜打破一些经典片段的演出形式,如高甲戏《班头爷》里的班头爷被“复制”成3个,由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诠释,以此展示师徒传承。在这次展演中,这样的改动比比皆是。加上“时代新声”篇章中的新编歌仔戏《厦门这么美》《好汉南山》《爱心近邻》,高甲戏表演唱《魅力厦门我的家》《古韵新声》等新作品,整台晚会全新创排节目占七成。

据了解,魏小春接到这一展演活动是2个多月前。按理说,2个多月时间准备一台晚会不难,但事实并非如此。除了全新作品占比大外,小演员们共计252名,来自全市21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主业学习,每周兴趣课、社团时间有限,中间还有国庆长假、期中考试等,实际准备时间不长。”让魏小春感动的是,参与的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利用周末等时间抓紧排练。

让魏小春印象深刻的还有老艺术家的“匠人匠心”。他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彩排细节:《压脚鼓》节目中,吴金宝三代人为了演好这个节目,准备了30双新的白袜子,每次上台换一双。“从细节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这项职业的敬畏,对观众的尊重。传承除了是技艺的传承,还有精神的传承,这就是戏曲进校园的意义。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育人目的。”魏小春说。

在魏小春看来,这台晚会不只是节目的成果展演,也是一个窗口,让大家看到厦门戏曲进校园的进程、经验以及所有参与人员为此付出的心血。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通过这次展演让更多人关注戏曲及戏曲进校园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