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本网原创> 正文
分享到:

​专家学者齐聚厦门鼓浪屿 探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20-11-28 21: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论坛开幕仪式现场(戚丹丹 摄)

东南网11月28日讯(本网记者 李霖)“要把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融入市场经济,让民族文化遗产‘活’起来。”11月28日,“第六届中国民族文化遗产论坛”在国际历史文化社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厦门鼓浪屿拉开帷幕。开幕式现场,国家民委研究室二级巡视员袁彦如是说道。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全国19个省(区、市)高校、科研院所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将展开8场论坛及一场总结报告会,共同研究、探讨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世遗与国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发展,响应和服务国家非遗保护与“一带一路”倡议,本次论坛聚集当下我国世遗和国遗保护单位与项目拓展过各中的诸多问题,专题研究我国民族与地区世遗及国遗项目生产性保护与发展问题,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学理性对策建议,达到保护非遗与资政的目的。

“新时代民族工作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袁彦说,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宝库、共同财富,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对于促进各民族的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院长郭肖华说,“首先要发自内心地承认、了解、尊重民族文化遗产的价值。”他认为,面向年轻人群体,利用新渠道、新方法很关键。一直以来,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根植闽台,以影像记录与数字传播为抓手,致力于东南海洋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传承,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创新实验样本。

厦门理工学院鹭江学者、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首席专家、民遗委秘书长刘芝凤表示,那些濒危的、即将消失或在市场经济冲击下被边缘化的弱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申遗成功后的国遗和世遗发展出现的诸多问题也迫切得到解决。刘芝凤在论坛上提出“弱经济价值非遗”新概念,呼吁对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现实生活中被市场经济边缘化的民间艺术、传统手工技艺给予重视和关注。

论坛期间,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直面交流,系统、多元、活态地梳理、留存、保护和传播民族文化遗产的心得与经验,发表论文46篇,从民族海洋海事遗产、民族文化、艺术遗产、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化开发、国际民族文化遗产经验与教训等多角度,对国内外民族文化遗产在开发前后产生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和开拓性的概念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为厦门乃至全国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开发提供重要的借鉴与理论参考价值。

本次论坛由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委会共同主办,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闽台濒危非遗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南海洋史研究”课题组承办。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