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奋进集美 > 集美报 > 正文

浩浩荡荡嘉庚风

2020-11-04 10:51:58  作者: 任镜波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有位朋友对我说过,1946年香港曾有过一种叫《嘉庚风》的刊物。“嘉庚风”这个说法我觉得太有水平,是对陈嘉庚先生的社会贡献,同时也是社会对陈嘉庚精神最生动、最形象的概括。

风,本是空气流动的现象。“风”字引申出来的意义至少可以列出十几种。常见的有几种,可以作作风、风度讲;也可作教化、教育、感化讲。就以“风”字这两方面的意思来阐释,“嘉庚风”起码涵盖了这三层的含义:其一,嘉庚之风也,即嘉庚的精神和道德风貌;其二,嘉庚的道德、精神可风;其三,学习嘉庚精神蔚然成风。以寥寥三字概括这么多的内容,可以说是言简意赅,高明之至。

在陈嘉庚先生身上,确实有一股强大的“风”。这股风的内涵,主要的就是江泽民同志称赞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的精神,重视教育的思想”,还有是他“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嫉恶好善”的高尚品德。

爱国老人 把爱国落实到倾资办学上

人们都称嘉庚先生为“爱国老人”。“爱国”可以说是溶入了他的血液。他一生都以自己独特的身份和方式,赤诚地爱着祖国,“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早年他就加入同盟会,资助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在攸关民族存亡绝续的抗战中,他更是以“一介在野之身”奔走呼号,“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苦辛”。他,亲自担任“星华筹赈会”“南侨总会”主席,第一次把南洋一千万侨胞发动起来,为支援抗战踊跃捐输。他还亲自率领“慰劳团”回国,亲临延安,指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他那“敌未出国前诺言和即汉奸”的“千古第一提案”,他身怀氰化钾避难印尼,发誓“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敌”的崇高气节,尤为可歌可泣!

嘉庚先生把爱国落实到倾资办学上。他认为“教育乃立国之本”,因而倾尽自己的资财和大半生的心血来办学。他在海内外一共兴办、资助了近120所学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人估计,陈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办学的费用,如果以黄金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来计算,大约达一亿美元。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可谓是 “千古一人”。

嘉庚先生以“诚毅、俭朴”来训练学生,也以此作为自己生活的信条。他,经商赚钱,从来取之有道,去之有义,从不损人利己。他疾恶如仇,从善如流,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当年访问延安后,他抱着“身价可以牺牲,是非不可不明”的态度,勇敢地向国人揭开国共摩擦的真相。对视中国共产党为知己,曾说“知我者党也”,但他也只当中国共产党的诤友。他自奉俭朴,回国定居后,仍居旧室,月薪536.8元,除自定每月15元伙食费外,余下的全交集美学校公用。他临终时,把所有的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国家。他念念不忘的是集美学校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

学习嘉庚精神 已蔚然成风

嘉庚之风的内涵丰富、深刻,拙笔难以尽述,仅上述挂一漏万的简单勾勒,就足以令人感动不已。江泽民同志称赞嘉庚精神“是我们的国粹”,认为“陈嘉庚先生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令人敬佩,他热心办教育令人称颂、敬仰,厦门人民、福建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怀念他,学习他。”

嘉庚精神可风,学习嘉庚精神渐已蔚然成风。在陈嘉庚先生的影响下,陈六使、李光前等侨领不仅协助陈嘉庚办学,而且相继在海外兴办华侨教育和在家乡捐资办学,开创了一代兴学新风。据不完全的统计,南洋各地侨校,在“抗战前夕达2000余所,男女学生40万人,教育和国语普及的程度超过国内。”1949年,福建省侨办的中学就有48所。据1950年-1959年的不完全统计,福建省由华侨集资新办的中学有64所,文化补习学校38所,单独设立的文化补习班46处,补习小学967所。

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抱着弘扬陈嘉庚爱国精神的愿望回来捐资办学,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侨办、侨助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1994年,福建省接受华侨、华人捐款总数达五亿多元,其中近一半投入教育。在我们的集美校友中,也不乏捐巨资兴办教育之人。安溪培文师范、慈山学园、泉州黎明职业大学、福建社会音乐学院的创办人都是我们的校友。香港巨富李嘉诚先生创办汕头大学,自称是受陈嘉庚的影响,表示要学习陈嘉庚。

嘉庚风浩荡,嘉庚之风已吹向神州大地,吹向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坎,也正在吹向 世界。陈嘉庚国际学会的成立和他们卓有成效的活动,以及即将挂牌的集美大学都是很重要的标志。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嘉庚风”更加强劲地吹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需要全社会“尊师重教”,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需要各族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而“嘉庚风”正是进行这些教育的瑰宝。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