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湖里区 > 先锋湖里 > 正文

厦门湖里区精准帮扶 助力临夏东乡蝶变

2020-11-02 10:16:09  作者: 杨珊珊 周思明 陈瑜瑾 柳子昂  来源: 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 夏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扶贫车间在东乡遍地开花,吸纳贫困户就业。林铭鸿 摄

厦门市援建的拱北湾豪客来希望小学。林铭鸿 摄

“群山聚会”、沟壑纵横,被称为“地球的肋骨”,在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中,散落居住着全县31万群众——距离厦门市湖里区2200多公里的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是国家“三区三州”和六盘山片区深度贫困县。

“陇中苦脊甲天下,东乡苦脊甲陇中。”恶劣的自然环境长期制约着东乡县的发展,使其成为甘肃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县。

贫有所救,弱有众扶,在国家深化东西部协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声中,2014年,湖里区与东乡县正式“牵手”。

投入帮扶资金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引来企业项目扎根,助力贫困户就业和产业发展,帮扶销售扶贫产品,持续予以人才交流支持……在这个甘肃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急东乡之所需,尽湖里之所能,作为厦门特区发祥地的湖里区调动全方位资源,想方设法帮扶东乡县脱贫。

截至目前,东乡县“不愁吃、不愁穿”及安全饮水问题已基本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等“三保障”工作成效明显。全县2013年认定的159个贫困村、10.92万贫困人口已通过州县人民政府验收,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特区湖里携手东乡,勠力同心,攻克深度贫困的最后堡垒,让朵朵希望之花在“地球的肋骨”上绽放。

精准解决民生痛点 

助力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从临夏州政府所在的临夏市驱车前往东乡县,一路平坦畅通。

“路好走了”是如今许多人到东乡的最直观感受。从地形上看,东乡县境内的六大山梁夹着六条山沟,以县城锁南镇为中心,向周边呈伞状延伸开来。山峦起伏,复杂的地形带来的交通不便,让这里的人们世代“穷在山沟沟里”。

如今,东乡县的路网已大变样,水泥硬化道路铺进乡镇,铺到了百姓家门口,在东乡,到处可见到“湖里力量”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东乡县大树乡黄家村里,在湖里区的支援下,宽约3.5米、长约4.2公里的混凝土硬化村社道路,让村民告别了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的黄土路;在五家乡,湖里区援建的老庄富民大桥在2015年竣工了,下庄、马阴等7个村1000多户村民的日常通行问题得到了解决,将辛苦种出的玉米、土豆拉去集市卖不再是一件难事,年轻人外出务工更便捷了……

来自湖里区的援助资金源源不断地输往东乡,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硬件设施。县城里,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新楼房组成了一个个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小区外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标语十分醒目。湖里区援临干部、东乡县副县长方均纪说,去年,全县已帮助9000余名群众搬出山沟沟,入住县城南区的集中安置小区。

和看得见的条条马路、栋栋新房一样,给东乡县百姓带来幸福感的,还有看不见的水管管网。全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约1350毫米——吃水难曾是东乡人面对的最窘迫的困境。

精准帮扶解决当地痛点,在厦门市、湖里区的资金支持下,当地投入2400万元,大规模实施自来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解决了5062户2.6万人的供水不稳定问题。“仅去年东乡就埋了2000多公里长的自来水管,相当于将水管从东乡接到了厦门。”方均纪介绍。

“以前吃水要到沟里拉苦咸水,家里来了客人,‘宁给一个馍、不给一碗水’。”布楞沟村内,60岁的村民马超激动地说,“现在有了自来水,各方面条件都好了!”办起了农家乐,他家也迎来了更多新气象。

目光转向位于东乡县大树乡的湖里希望小学,窗外是连绵的山沟,窗内,是敞亮的标准化教室。

这是湖里区在东乡援建的众多学校之一。学校在去年10月完成改扩建后,教室、篮球场等场地设施焕然一新,湖里区还发动辖区民营企业亿联网络,向该学校捐赠了远程教学设备。借助互联网,学校和湖里区金安小学等连线,共享了优质教学资源。今年,附近两村曾就读于这所小学的6个学生考上了大学,这让校长刘玉强感到很激动,更充满信心:“东乡要脱贫,必须抓教育,没有知识,脱贫就会断线。”

据悉,近年来,在厦门市、湖里区的支持下,东乡县新建改扩建29所学校,投资2600万元新建扩建3所乡镇卫生院、79所村卫生室,为乡村配置诊疗设备,投资3200万元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189户,硬化改造提升贫困村道路24公里,实施133个村环境整治项目……

精准帮扶下,“水比油贵、路在崖边、校在天边”的东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