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60周年校庆 华侨大学原创电影《击鼓·长歌》首映分享会举行
2020-11-01 15:05:30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邹玒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14262a7eb51f1e53f1dce672b39c54a2 首次触“电” 编剧、主演均为华大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剧本创作成员均由华侨大学学生组成,创作成员从最开始的7人剧本小组,发展为后来的上百人参与剧本修改。电影中创作的顾响、陈忆桐、林远遥等十多位主要人物角色,演员均来自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厦航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经历,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团队的协作让我们意识到,做成这件事的意义,会超过电影带来的传播效果,这种想法燃起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斗志。”剧本创作团队主创之一,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杨传婷介绍,这是一次从无到有的尝试,从5分钟的微电影再到电影,经历100多次的修订,两页纸的剧本初稿变成了一本厚厚的书。 饰演女主角“陈忆桐”的张晗是2018级播音主持系的学生,首次触“电”的她,留在记忆里更多的是感动。“不管有没有戏,每一场戏我们都会在现场交流讨论,互相鼓劲,共同的经历给我们留下太多美好回忆。”在谈到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张晗直言哭戏难拍,“快结束时有一场哭戏,我的情绪酝酿一直不到位,在导演的提醒下,我想到拍摄结束就意味着分别,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 献礼60周年校庆 哭“穷”的导演盛赞学生剧组 中国电影家协会两岸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华侨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实践导师李新柏,在《击鼓·长歌》中担任导演。 “在确定开拍后,我遇到第一个难题就是经费问题。”导演李新柏在分享会上“抱怨”经费紧张,让他没想到的是,拍摄初期的这些难题都被王桂亭“轻松”化解,“拍摄设备学校提供,用餐在食堂解决,学生自带服装进组……” 李新柏表示,除了经费紧张,电影的外联、统筹、服化道、摄影、后期等6个大组近百人,几乎由学校师生担任,没有经验也使剧组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同学们投入的热情和期待的眼神触动了他,“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参演的同学虽然都是新人,在剧中却都展现出了各自的潜质,未来可期。” “青春、励志、打鼓是这部电影的关键词。电影的拍摄,给了学生发挥才能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升。电影中的二十四节令鼓起源于中国,后来被华侨带到了马来西亚,1997年这种艺术形式传回华侨大学,并且在这里落地生根,用电影的方式记录二十四节令鼓也是中马文化双向传播最好的见证。”王桂亭表示,“这部电影也是对华侨大学60周年校庆最好的献礼。” 分享会后,举行了电影《击鼓·长歌》校园首映。 名词解释 二十四节令鼓 1988年,马来西亚华侨陈徽崇、陈再藩结合中国传统二十四节令、岭南狮鼓、书法艺术及中华武术等多种文化元素,在马来西亚创立独特的鼓乐表现形式——二十四节令鼓。二十四节令鼓在东南亚华人华侨间引发共鸣,成为激励人心的中华文化符号。2009年,被马来西亚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7年,马来西亚留学生江劲渊在华侨大学各部门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支节令鼓队。22年间,华侨大学坚持“会同中外,并育德才”的教育理念,以文化人,成立了厦门校区、泉州校区以及由马来西亚留学生组成的三支鼓队,在传承和弘扬二十四节令鼓上做出努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