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城事 > 正文

“十三五”期间厦门深化文明创建 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2020-10-20 08:17:26  作者: 卫琳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厚植城市文明基因 涵养群众向善品德

“十三五”期间,厦门市深化文明创建,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和谐邻里节活动把市民文明规范、道德模范故事等送入千家万户。图为社区居民学习手指操。(厦门日报资料图)

志愿者在厦门北站广场开展洁净家园行动。(厦门日报资料图)

厦门日报讯(记者 卫琳)“十三五”期间,厦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央文明委“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文化厚重的文明城市,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为目标,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打造全国文明城市标杆。这五年,是厦门市文明创建硕果累累的五年,是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的五年,厦门市进一步推动实现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成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发展。

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文明创建不止步,提出“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工作思路,巩固并深化厦门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厦门市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市委中心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再提升灾后重建再发力”“迎金鸡百花奖创全国文明城”等主题活动,推动各区各部门落实创建责任,建立起常态长效的创建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关注的问题入手,厦门市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暗访督查机制,建立“文明创建暗访团”,每月一专项,进行日常暗访督查,结果直报各区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推动问题解决;通过文明创建“随手拍”活动,动员最广泛的群众力量,让城市文明乱象无处藏匿。

五年来,厦门市制定出台《厦门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了文明单位(校园)“三项清单”制度,推动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先试先行开展互联网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实施城乡洁净工程,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以全领域创建,支撑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综合提升。

同时,厦门市文明创建工作步入“法治化”时代,2017年9月在全国率先出台《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厦门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也即将出台实施。开发“厦门市社会文明信息管理系统”,重点治理违反文明法规规定的九类不文明行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破除道德层面难以根治的城市顽疾。

2017年11月,厦门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今年,厦门市向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发起冲刺。

公民思想道德持续升华

厦门市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通过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志愿者等选树、宣传活动,弘扬新风正气,倡导市民群众学习先进、争当模范,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道德典型、身边好人。从警20多年来积极推动改变辖区内落后的交通状况、不忘初心的好民警“时代楷模”陈清洲;舍弃安逸生活,长年带领厦门蓝天救援队深入各种急难险境开展救援的“水草”陈素珍;将自己收入的九成都捐献出来,帮助600多名孤儿、贫困生、孤寡老人的平民慈善家游文晃……

五年来,厦门市持续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深化弘扬时代新风行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十三五”期间,厦门市通过开展“和谐邻里节”、市民文明行为示范月活动、“快乐健步走文明齐动手”洁净家园活动、“‘八不’文明行为”规范行动等,传播文明理念,激发市民责任心,提升内在文明意识。和谐邻里节活动已深入全市70多个社区,吸引近百万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各区、各部门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健步行活动超过11000场次,发动了120万多人次参与。

厦门市还进一步发动全市人民参与社会治理,主动服务社会,用道德之美、向善之魂刻画城市文明新高度。去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爱心厦门”重要部署,开展“爱心助残”“爱心敬老”“爱心济困”“爱心扶幼”“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等五大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精神高度和人文温度。目前,共有3899个基层党支部和7681名党员干部同困难群众结对。建成并运营爱心屋46家,安置残疾人和援助中心学员126人。“爱心厦门”专项基金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960万元;开展“爱心济困”活动20多场,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680万元。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