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本网原创 > 正文

骗子携新“道具”再度来袭 厦门一市民被骗走30万元

2020-09-18 19:39:36  作者: 刘玮 洪恒亮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学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骗子的新“道具”、新“绝技”(厦门警方供图)

东南网9月17日讯(本网记者 刘玮 通讯员 洪恒亮)近期,厦门警方接报多起冒充查案警情,骗子的新道具“讯问笔录”让市民中了招。厦门警方提醒市民群众提防此类骗术,有任何疑问及时拨打96110反诈劝阻专线电话咨询举报。

9月6日上午,厦门市民王女士在家中接到电话,电话那头对方自称是厦门市通信管理局,告知由于王女士身份信息泄露,名下的一张手机卡涉嫌发送2万多条的贩卖口罩信息,要求王女士配合相关部门“电话办案”。随后,对方将王女士的电话转接给所谓“北京市公安局”的“杨警官”。电话中,“杨警官”让王女士马上到北京“配合调查,说明情况”,或者赶紧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QQ视频核查”。王女士选择了后者,拿上手机和自己名下的银行卡到一家茶馆进行“核查”。

“核查”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先添加了“杨警官”的QQ后,在视频通话中,王女士看到了穿着警服,手持警官证的“杨警官”;随后,“杨警官”称王女士除了发送贩卖口罩信息外,还涉嫌一起“诈骗案”,并通过QQ发送了嫌疑人的“讯问笔录”,王女士看到笔录里自己被嫌疑人“招供”出来,百口难辩。不仅如此,“杨警官”随后报出了一个网址,让王女士登录“公安部”网站查看“刑事拘捕令”“同案人员名单”,在看到自己“涉案”信息上了“公安部”网站,王女士真正慌了神。

在茶馆里“核查”了近两个小时后,王女士完全相信“杨警官”口中说到的那些“涉案事实”,接下来就该“证明清白”了。怎么证明?“杨警官”让王女士到银行办理一张带有动态密码器的银行卡,并将自己名下其他银行卡里的共计30万元资金全部转到这张新银行卡中。

当王女士到银行办完卡后,又回到茶馆包厢。这次,“杨警官”又向王女士发送了一个“国家银监局网上安全认证系统”的网址,让王女士在网页上填写新办银行卡的信息,并随时报送动态密码器上的验证码。在王女士先后报出6次验证码,新办银行卡余额清零后,“杨警官”告知王女士可以回家了,15天后会开庭审理王女士的案件。

可回到家的王女士越想越不对劲,拿出手机搜索了相关新闻,才发现自己遭遇的是典型的冒充查案骗术,可自己卡里的30万元已经通通被骗子转走了。

据了解,此次王女士收到的新“道具”——“讯问笔录”,是之前在此类诈骗案件中所没有见到过的,欺骗性更高、迷惑性更强。与以往冒充查案骗术不同的是,骗子为了规避公安机关查找受害者,已经不会在“找个安静地方配合调查”环节让受害者到酒店开房,而是选择茶馆、KTV等不用登记信息的场所。

警方提醒,公安民警、检察官办案调查,都是通过上门或者请当事人到派出所等相关场所的方式面见,绝不会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直接调查处理;公检法机关不会以通话内容绝对保密为由让你将手机设置成呼叫转移。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不会通过网络、传真的方式进行送达;市民群众接到此类电话,看到此类图片信息时,不必过分惊慌害怕,直接挂断电话并及时拨打96110反诈劝阻专线电话进行咨询举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