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致力打造万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020-09-11 15:32:17  作者: 林泽贵 廖丽萍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发挥链条优势 提升产业层级

厦门致力打造万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东南网9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廖丽萍“到2025年,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争取突破万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行业领导力的龙头企业和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把厦门建设成为极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强市。”

台上,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掷地有声,全面介绍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情况,描摹发展蓝图;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谋发展,掌声雷动。

这是8月31日上午,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现场的生动一幕。

近年来,厦门市通过大力发展和引进“三高”企业,实施千亿产业链培育工程,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厦门市的第一支柱产业,2019年全市产业规模近5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是闽西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增长极;软件产业稳居海峡西岸经济区首位;触控屏模组研发生产基地全球最大,并已完成全产业链布局;LED产业链集群全球第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率先建成涵盖材料、芯片、器件、模块、应用装备的全产业链群。

招大引强 跃升产业发展新能级

千方科技区域总部战略合作项目、戴尔服务器产业生态合作项目、TCL华星Micro-LED研发中心项目、武岳峰第三代半导体基金项目、爱谱生电子5G高频柔性覆铜新型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芯米微电子半导体设备项目……

在当天的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上,总投资206亿元的11个项目签约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11个项目,涉及智慧交通、视讯安防、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服务器等细分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辐射带动力强的特点,项目投资方多为头部企业、上市公司。

一直以来,“招大引强”都是厦门市作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制胜法宝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高瞻远瞩谋划了厦门经济特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厦门指明了科学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此后,厦门市委市政府积极布局,深耕这一产业。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厦门的第一支柱产业,形成以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截至2019年,全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561家,规模亿元以上209家。

目前,包括电子元器件在内,厦门的计算机整机、服务器都已具备全球影响力。除了先后培育出盈趣科技、亿联网络、吉比特等国内“领头羊”企业外,厦门还引入了宸鸿、友达、冠捷、天马、电气硝子、联芯、士兰微、通富微、浪潮、神州鲲泰等一批世界级企业,具备了“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了领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优势。

经过跨越发展,LED产业也诞生了三安光电、乾照光电、通士达等业内佼佼者,厦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ED光源类高端产品制造和出口基地,占全国出口额近40%,占全球产量三分之一,并加速布局Mini/Micro LED等未来显示技术领域。

作为新兴产业的“领头羊”,电子信息产业具有经济增长“倍增器”、结构转型“助推器”的作用,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当下,正迎来发展新机遇。而作为厦门最大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在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进程中,更是承载着更为远大的梦想、更加厚重的担当。

面对产业深度调整分化的机遇和挑战,厦门把握大势,识变应变,努力在大调整大变革中率先发力,提升产业能级。此次大会上,厦门市提出,要依托招商引资和“三高”企业倍增发展行动,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行业领导力的龙头企业和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把厦门建设成为极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强市。

补短强链 打造产业融合生态圈

在大会当天的现场签约项目当中,千方科技区域总部战略合作项目吸引了不少关注。该项目拟在厦设立南方总部,逐步推动智慧交通、智慧车站、智能网联、平安城市等业务板块落地厦门,打造从产品到解决方案、从云端数据到出行者、从硬件基础设施到软件智慧中枢的产业链条。

“与此前以项目或产品为载体的合作不同,此次我们希望与厦门客户、场景方开拓新的合作模式,实现从客户需求到技术创新的闭环。”千方科技执行总裁潘璠说,厦门有良好的应用场景基础,而千方科技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具备强大技术开发、落地实施、云边端一体化服务提供能力,双方的合作将实现以应用场景驱动创新技术落地。

精准招商、招强引优,厦门瞄准的是强链补链,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生态。面对数字经济、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遇期,厦门将加快技术创新链、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四链”融合,积极打造“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圈,重点推动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等四大领域再上新台阶。

今年5月,总投资达480亿元的天马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全面开工。作为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柔性AMOLED单体工厂,项目投建后,将助力天马柔性AMOLED产能规模跻身全球前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域。

通过引入先进产业项目和促进存量企业提质增效,除了天马AMOLED生产线项目外,厦门还促成电气硝子新增3条8.5代及以上的液晶玻璃基板和下一代显示器用玻璃基板生产线,带动平板显示产业链上游产品进一步优化升级。

园区载体是产业集聚的基石。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发展的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厦门电子信息产业的规划蓝图清晰而丰满——

重点依托同安翔安高新产业基地、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园、软件园的容量优势,整合资源,打造三大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区。以三大中心区为产业核心地带,带动岛外及周边区域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厦门本岛到岛外多个产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城长”活力,恰是厦门产业跨岛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今,这些产业载体中不乏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基地)等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地标。

“电子信息产业投入产出比高,溢出效应和投资‘乘数效应’明显。”厦门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两高两化”发展的指引下,厦门市明确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方向之一。

当前,厦门正着力布局新基建,驱动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除了戴尔等龙头企业外,浪潮厦门产业园、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的陆续投用,进一步夯实了发展“新基建”的底座。紧抓5G发展带来的产业变革及商机,厦门积极引进5G产业链相关企业,建立国内主要的5G产业集群及生态圈。

开放创新 培育产业生根好环境

招大引强、强链补链,更重要的是让产业能在厦门生根发展。立足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厦门以开放创新为“养料”,持续培育产业生根沃土。

集成电路又称芯片,被喻为“现代工业的粮食”,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激活厦门“芯”动能,厦门自贸委联合厦门海关等部门,在全国首创了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创新模式,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所需进境检测的晶圆片等料件按加工贸易方式进行保税监管。截至今年7月底,厦门累计完成对外付汇723.48万美元,其中,保税进口流片产品约692.96万美元。

厦门亿芯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阳吉表示,这一创新举措既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能让企业将更多成本投入创新研发中,提升企业竞争力。

“厦门将从企业创新、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为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厦门的决策者看来,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创新发展的热土,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厦门将积极构筑特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新优势。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厦门市积极提升完善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厦门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等产业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宏发、三安等龙头企业申建国家级创新平台。

人才培育方面,依托厦门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特别是加快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和青年人才,在电子信息产业若干领域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

发挥金融“输血”功能,协助符合条件的骨干企业上市,建立多元融资体系,设立产业合作基金。建立健全包括产业基金、产业布局、知识产权保护、招商引资等在内的政策支撑体系。同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区域开放合作,鼓励企业与产业发达地区企业开展横纵向合作,实现跨区域供应链整合。引导市内企业加强国际合作,主动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实现从产品输出到产业输出、标准输出。

在本次大会上,厦门市重磅发布《厦门市“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产业发展增添政策砝码。

“《规划》的出台,增强了企业扎根厦门、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法拉电子总经理助理臧哲说,作为厦门电子信息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近年来,法拉电子不断加大对新型能源用薄膜电容器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整体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臧哲表示,厦门政府透明、高效的服务,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很有获得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