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城事 > 正文

‍申遗成功三周年 鼓浪屿不负“诗与远方”

2020-07-31 21:41:56  作者: 林泽贵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申遗成功三周年 鼓浪屿不负“诗与远方” 

东南网7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夏日的鼓浪屿,海风轻抚,明媚鲜妍。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年来,厦门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的殷切嘱托,守护申遗初心,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鼓浪屿是历史国际社区,也是当下真实的居住社区,还是文化旅游核心区。”秉持这一深刻认识,鼓浪屿不负“诗与远方”,将保护和发展融入加快建设高颜值厦门行动方案中,让这颗“女王皇冠上的宝石”更加熠熠生辉。

 重拾家园情怀

鼓浪屿的美,深入骨髓。但有那么一段时间,因为商业气息过浓,油烟与喧嚣裹挟着钢筋水泥扑面而来。

申遗成功后,小岛加大整治力度并主动限客,不断完善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极大提升了居住和游览的舒适度。“少了游客的喧哗声跟烧烤摊的油烟味,我家的窗户现在天天都开着!”龙头路的老居民陈老伯感受颇深。

不仅环境回归净与静,慢慢回归的还有和睦相亲的民风与文明包容的人文精神。今年春节期间,岛上不少民宿业者主动担起社会责任,以超优惠的价格解了困在岛上的几十名湖北旅客的燃眉之急。

“这是鼓浪屿文明包容的生动写照!”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主任蔡松荣说,鼓浪屿民宿业者以实际行动给湖北游客关爱,展现出鼓浪屿人淳朴的民风和文明高尚的人文精神,更体现出鼓浪屿的家园气息。

这种家园气息也延伸到了政府部门的决策里。有关部门与商家联手,为载誉归来的援鄂白衣天使献上包括免费住宿、免费伴手礼在内的大礼包,表达由衷谢意和崇高敬意。自6月底开始,上百位援鄂医护人员陆续带着家人亲友,来到鼓浪屿享受三天两夜的温馨之旅。同时,琴岛景区内的6个国有景点面向全国公安民警免费开放。

近日,思明城市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进驻鼓浪屿,为全岛提供涵盖多方面的管家式运营服务。根据日前出炉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品质提升工作方案》,鼓浪屿今后还将继续完善基础功能配套,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同时,持续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城市物业管家、综合执法大队、旅游警务队三个社会治理品牌,打造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典范。 

 再现诗意生活

厦门珠绣技艺传承工作室位于鼓浪屿龙头路45号历史建筑,自7月8日揭牌后就成了网红打卡点,游客纷纷到此向工作室主人、珠绣技艺传承人谢丽瑜求艺。

这是鼓浪屿管委会重点扶持的首个大师工作室项目,希望通过老建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能更好地提升鼓浪屿旅游市场与商业经营的业态,吸引市民、游客关注在地文化。

“珠绣技艺作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世界文化遗产地设立工作室,能得到更好的发扬传承!”谢丽瑜说,申遗成功后,越来越多人为鼓浪屿文化回归贡献力量。

启动申遗程序后,岛上文化遗产开始一件一件被“打捞”梳理。申遗成功后,鼓浪屿管委会加大力度推进活化利用、文化回归等工作,积极引进重点文化企业、文化艺术大师工作室、高端文化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举办家庭音乐会、社区文体活动、家族历史展览等。目前,已引进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中国唱片馆等13项重点文化项目。去年,鼓浪屿音乐节、鼓浪屿诗歌节、斯克里亚宾国际钢琴比赛等活动接踵登场,海内外艺术家、学者汇聚琴岛,共同为美好时代歌与呼。如今,琴岛歌声、琴声、读书声日夜交织,“文化社区+文化景区”逐渐成势。

“保护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就是要保护活态的遗产,鼓浪屿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都是活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鼓浪屿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峰说,推动文化艺术的回归,就是要再现历史社区原有的人文氛围。他表示,鼓浪屿目前正在盘活岛上的历史建筑空间,以引进更多的重点文化项目。未来,鼓浪屿还将做好一批文化遗产展示,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并进一步讲好鼓浪屿故事,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