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奋进集美 > 集美报 > 正文

集美高校产业技术联盟签约 打造“人才发展高地”

2020-06-11 09:57:45  作者: 应洁 郭妮妮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尽“校”所长

设立首席技术顾问,精准对接资源

去年初,集美区设立了企业“首席技术顾问”制,鼓励辖区高校、科研院所中的人才(团队),到集美区企业担任首席技术顾问(团队),每月给予最高1.5万元的团队津贴。这一政策共促成了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36名教师、研究员与辖区9家企业在生物识别、生产设备自动化等多个领域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一年多来,首席技术顾问发挥专业优势,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攻克难题,先后帮助企业改进了21项工艺和装备,解决了16项技术难题。

集美区首席技术顾问、集美大学教授许志龙与“三高”企业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双方在前期“多功能一体式家居控制系统”“楼宇智能系统智能检测”等多项产学研攻关项目上再次升级,探索电源模块智能检测设备的研发,提高产品智能检测精准度,已初步为立林科技节省10个电源检测工作人员。疫情期间,该项技术在帮助企业降低车间工作人员密度、保证安全复工复产的同时,确保了产品检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全面梳理“三高”企业技术需求200多项,筛选20个院校275名专家科研成果,提高合作的针对性;累计举办21场产学研成果对接会,签订项目130多项,总投入7.35亿元;打造“厦门理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56项;支持69名高校人才参评各级人才计划,吸引24名高层次人才到院校兼任客座教授等职务,推动校企人才共享……聚焦企业所需,集美区“多管齐下”为企业寻觅技术与人才,尽“校”所长,推动科技服务产业转型。此外,还积极促进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医学院建成市级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借力借势

依托创新平台 招才招商引资

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带来的不仅仅是才智的涌动,更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潜力。围绕全市“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集美区依托产学研资源,加快联合招商,力促项目落地,并将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工作相结合,向国内外高端人才、优质项目伸出“橄榄枝”,形成“招来一个、带动一片”的“葡萄串”效应。2019年,集美区柔性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人才116名,落地产学研项目91个,吸引投资2.8亿元。

拥有600多项国际先进技术,与以色列、德国、日本等国家的400多家创新企业、机构建立合作——位于集美的厦门国际协同创新中心,依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和中科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的资源优势,正在积极推动一批高端稀土项目落地集美。通过厦门国际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蓝火计划”中国高校(厦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集美去年引进科技招商项目136个,带动云之芯、圣苏新药、丛云科技等优质产学研项目落户。

集美区还充分发挥“基金招商”的引导作用,为产学研合作提供金融服务,区产业引导基金、杏林湾基金聚集区相关基金先后投资硕橙、庸博电气等8个产学研项目、共计1.17亿元,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的力量,为集美创新创业、产学研发展增效赋能。(记者:应洁 郭妮妮 来源:集美报)

唤醒沉睡的专利

“联盟的签约落地,将更好地发挥集美文教区的资源优势,让辖区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更好地‘为我所用’,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学研服务,同时也将进一步释放高校、研究机构的活力,让一批沉睡在实验室里的专利、科研能力加快转化成经济动能。”集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该联盟施行轮值主席制度,将通过“专家问诊团”“首席技术顾问”等校企合作对接和激励机制,嫁接产业引导基金、银行专项贷款等现代金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未来,集美区将持续扩大联盟规模和服务范围,引入辖区重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着力构建产教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郭妮妮 来源:集美报)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