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洋淘金 生物“机床”也能厦门造
2020-04-02 11:00:18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从海洋淘金 生物“机床”也能厦门造 厦门海水“含金量”提高,涉海企业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工具酶,降低诊断试剂成本 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样本保存管灌装生产线。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洪鹭燕 图/记者 张奇辉)一箱箱“厦门造”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不仅用于国内各大城市防抗疫情一线,也获得欧盟认证,为全球战疫贡献中国力量——全球战疫的背后,有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份功劳。疫情发生后,这家企业生产的海洋工具酶迅速应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与生产,多款试剂的原材料成本降低至原来的40%-60%。 在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的推荐下,“海洋工具酶的开发与产业化”被列入“十三五”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区域示范项目,已经完成7项工具酶的研发、量产和应用。目前,这些工具酶不仅被应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也在结核、白血病、遗传病等产品系列中发挥着作用,大大降低了多款试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背景】 生物“机床”大多靠进口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工具酶是最基础也是应用最广的研究工具,它们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阁通俗地比喻:工具酶就像是生物“机床”,可以根据需要对蛋白质、核酸、糖类等分子进行切割、连接、扩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这么重要的工具酶,一直以来却大量依靠进口。李庆阁说,由于国产工具酶性能不稳定,国内所需的工具酶大多从美国、日本等国进口,这些国家的工具酶生产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工具酶行业,价格居高不下。 “中国拥有巨大的生物技术市场,尤其在生物医药和体外诊断领域,仅基于诊断酶的分子检测试剂,其60%的成本源于诊断用工具酶。”长期从事分子生物研究的李庆阁说,巨大的成本压力使中国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受到极大的限制。 怎么打破这种垄断?建立自己的工具酶体系是第一步。然而,我国工具酶产业起步晚,目前虽然有一些企业零星生产一些工具酶,但是没有形成系统,品种单一,没有高端酶和特殊酶,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生产工艺不完善,质量标准不统一,质控流程不健全,酶的稳定性差,无法大规模批量化生产——这些问题曾让李庆阁十分着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