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时政 > 正文

平等 发展 进步:厦门70年妇女事业发展报告

2020-03-08 08:07:28  作者: 厦门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妇女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消除性别差异。厦门市全面实现“双高普九”和义务教育阶段的“三免两补”,被评为“教育两基工作全国先进城市”。2018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女童为99.96%,男童为99.93%,初中学生毛入学率中女童为102.79%,男童为103.20%。

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4.99万人,女生达2.57万人,占比51.43%,女生高中毛入学率为123.53%,比2000年增加了36.25个百分点。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读女生7.84万人,占比48.27%,女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2.82%,比2010年增加了35.02个百分点。研究生在读女生9976人,占比51.4%,女性学历层次保持较高水平。

女性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不断增加。2018年,厦门中职学校共有女生1.3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占在校生的40.5%,技工学校共有女生0.18万人,占在校生的22.5%。共有3.61万人次的女性参加由社保定点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占比达55.4%以上;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3.06万人,全市核发1.84万本职业资格证书,女性占67%。

妇女健康状况极大改善

建立健全妇幼健康服务网络。2018年,厦门市有助产机构32家,市、区妇幼保健机构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9家。全市有妇产科医师714名,其中产科医师441名,从事助产工作的护士584名,镇街、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共304名。

积极落实各项妇幼公共卫生任务。积极推广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全面推广普及住院分娩,率先在全省实施全部孕产妇和婚前保健人群免费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2005年开始,市妇联在全市启动妇女妇科病普查,并将其作为便民、惠民、利民的一项基础工程。2007年起,这项工作集中为“两癌”检查。2009年,厦门市的“两癌”筛查救助工作得到全国妇联肯定并作为“厦门经验”在全国推广。每年累计完成4万余例农村妇女和女职工“两癌”免费筛查,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96.64%。

妇女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18年,厦门市妇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3.48岁,比2010年提高了1.71岁,已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2018年为0。

妇女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妇女的生育保障水平大幅提高。1949年至今,我国相继出台劳动保险条例、公费医疗以及女工产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等政策,不断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2018年,厦门市女性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7.22万人。

妇女的医疗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厦门市逐步形成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全面保障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018年,城镇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4.80万人,女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8.42万人。厦门推进城乡一体化大病保险的经验做法被誉为大病保险“厦门模式”,面向全国推广。

妇女的养老失业等保障不断完善与提高。2018年,厦门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9.55万人,女性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3.37万人。妇女参加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人数不断增加。2018年,厦门市女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04.64万,比2010年增加25.89万;参加工伤保险的女性为102.82万人,比2010年增加43.16万人。

完善困难妇女救助保障制度。制定实施《厦门市特困妇女儿童大病救助实施办法》《厦门市贫困妇女“四癌”救助金管理办法》,救助贫困妇女“四癌”患者1167人,发放救助金1075.2698万元。开展“关爱妇女儿童健康”保险,受惠12.34万人;开展“春蕾助学”,1994年以来共资助春蕾女童、困难学生29400人次,发放助学金1550余万元。

1  2  3  4  5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