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湖里区 > 创新湖里 先行先试 > 正文

福建厦门:“爱心厦门”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0-01-17 11:07:58  作者: 谢代文 陈辉华 罗剑 白燕婷  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夏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支部书记、局长黄木清(右)与林大雨母子亲切交谈并互留联系方式

此次湖里区应急管理局党支部班子领导通过首次走访结亲活动,了解民困,把解决结对亲戚的事当做自己家人的事,确保帮到实处、帮出实效,并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发动支部党员积极响应、跟进,努力让每一位最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

“我们支部部署开展‘爱心厦门’建设后,支部党员纷纷响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有的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或帮扶对象急需用品,有的适当表示送上爱心慰问金,以个人或家庭的名义送温暖、献爱心。”支部组织委员陈辉华说,下一步,支部将着力推动“爱心厦门”建设,使每一位党员力所能及为“爱心厦门”助力,点亮基层党建之光。

湖里区应急管理局党支部仅仅是“爱心厦门”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党建引领,在“爱心厦门”建设中又一次展现出强大的作用。当前,厦门市正在推进“爱心厦门”建设,进一步标刻城市文明新高度,提升社会治理温度。全市7130名处级以上干部、378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都将与困难户开展爱心结对帮扶行动,党员干部下沉小区,坚守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当好标杆表率,推动形成建设“爱心厦门”的强大合力。

爱心汇聚 让高质量发展之城注入精神动力

“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以来,一个个发生在厦门的暖心故事,让厦门这座本来就充满爱心的城市奔涌出大爱的磅礴力量。

走进街道社区,爱的温暖洋溢在每一个角落,爱的种子在每一个人的心田生根发芽,与爱同行、以爱筑城,厦门广大干部群众正在用爱的力量托起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美好未来。

“城市发展需要精神力量,社会和谐离不开爱心润泽。建设‘爱心厦门’‘爱心社区’,是一项惠民工程。”江头街道吕厝社区党委书记肖桂芳表示,社区倡导发动党员和居民共同完成爱心接力,用好社会资源共同服务困难群体,“捐出大额善款的王妈妈,身残志不残的全国自强模范谢启明,他们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聚小爱成大爱,把爱心事迹播撒到社区的各个角落。”

兴华社区党委书记洪春敏同样感同身受。她介绍说,兴华社区融合社区、小区、园区力量,定期开展暖心公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群体送上爱心年夜饭、暖人围巾、冬至暖心汤圆等,进一步把爱融入到工作中、生活中、行动中,以一人聚百人、以百人引万千人,用爱心温暖厦门这座城市。

翔安区新店镇党委副书记朱志远正忙着张罗春节慰问群众事宜,“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举行后,他和他的同事们立即行动起来,力所能及地为“爱心厦门”增添新的暖意。

曾在翔安重点项目征拆第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朱志远,深知用爱心联系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深刻含义。他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应时刻保持一颗有爱的心,并用这颗爱心在感情上贴近群众、体恤群众,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用真情实感和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付出和成长。

朱志远说,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他将不断加强人文关怀,弘扬爱心文化,推动爱心助残、爱心敬老、爱心济困、爱心扶幼、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的“五大行动”,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感到温暖,合力构筑一座座爱的彩虹。

思明区新厦门人图书馆最近人气更旺了。图书馆负责人、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秘书长陈伟正忙着整理一张书籍清单,“莲前 街道工会赠送了200本书籍,我正在给孩子们挑选。”

着眼“爱心厦门”建设,厦门聚焦助残、敬老、济困、扶幼和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等重点群体,不仅把民生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微小领域,让人民有更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为厦门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一座富有“爱心”的城市能给人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刚刚召开的厦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爱心厦门”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将持之以恒建设“爱心厦门”。

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今年,厦门市将全面落实爱心厦门建设“五大行动”,常态化开展爱心结对、爱心捐献、爱心志愿服务,广泛弘扬爱心文化,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谢代文 陈辉华 罗剑 白燕婷)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