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聚焦集美 > 省媒看集美 > 正文

嘉庚瓦:莫待远去再追忆

2020-01-16 17:11:34  作者: 夏菁 颜财斌 李奇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嘉庚瓦:莫待远去再追忆 

位于集美学村内的嘉庚建筑群,目前仍保留着许多嘉庚瓦屋顶建筑。孙二伟 摄

陈加俊向记者讲述“嘉庚瓦”故事及传承情况。 颜财斌 摄

陈嘉庚当年从新加坡购买回来的砖模机。颜财斌 摄

东南网1月16日讯(东南网记者 夏菁 颜财斌 李奇)嘉庚瓦、燕尾脊、红砖墙、坡屋顶……在厦门,嘉庚建筑彰显独特个性,蕴含乡愁情怀。其中,嘉庚瓦的制作体现了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精益求精的品质。历经百年风雨,在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屋顶上的那一抹抹橙红依旧鲜亮。2008年,嘉庚瓦制作工艺被列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不知不觉间,嘉庚瓦的制作生产成为一个“传说”。由于缺乏市场需求,厂房废弃,第三代传承人陈加俊的技艺无处施展。所幸,经过多年挖掘整理,在集美区文化馆等单位和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嘉庚瓦生产技艺的相关图书出版今年初提上日程。专家呼吁,将嘉庚瓦制作工艺纳入嘉庚建筑营造技艺项目内,进行整体性的保护和传承。

缘起 陈嘉庚亲自督造

20世纪初,陈嘉庚回乡兴学,建设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他亲自设计校舍“穿西装、戴斗笠”的建筑风格,建筑界后来称之为嘉庚建筑。这些建筑所用的橙红色瓦片,就是陈嘉庚亲自督造的。

据陈加俊介绍,1911年,陈嘉庚到龙海实地考察,结识了当时从事砖瓦生产的祖父陈元盛,从建材的取材、生产、运输到回乡办学的意义、规划,两人有过多次长谈。陈嘉庚不仅反复叮嘱陈元盛,不要为了节省开支而偷工减料,还经常到烧制现场与工匠研究,确保瓦片经久耐用。

由于条件限制,早期嘉庚瓦的制作全由手工完成,甚至要工人赤脚踩匀泥土。模具用花生油擦亮,烧窑时用松木叶做燃料,保证红光润色。那一抹鲜明的橙红,成为嘉庚瓦最显著的特征。

优质 改良后能抗台风

在九龙江畔的龙海市榜山镇平宁村严溪头,记者寻访到了当年的砖瓦厂。陈加俊说,烧制嘉庚瓦的土取自当地良田第三层,不含沙、不收缩,而严溪头水运便捷,烧好的砖瓦都通过海路运到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

因抗战停产的砖瓦厂,1945年终于复工。彼时,工厂主管已由陈加俊的父亲陈海清接管。陈家俊回忆说,到了20世纪50年代,从新加坡购置的砖模机让嘉庚瓦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加上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进行大规模建设,嘉庚瓦的产量增长到原来的四倍,达到每天约250片。

陈加俊回忆说,集美风大,瓦片容易被风刮走,为解决这个问题,父亲陈海清没少和老师傅们费脑筋。经过多次尝试,改良后的嘉庚瓦强度、透气性、抗风性都显著提高,厚重不易碎。瓦片底部增设了一个小疙瘩并开了孔,穿上铜线将瓦片系牢成一整片,即便遇到大台风,也没有被破坏,“这也是为什么嘉庚瓦历经百年损坏极少的原因之一”。

落寞瓦窑如今满青苔

岁月流转,随着钢筋水泥现代建筑的兴起,新型建材的广泛应用,嘉庚瓦逐渐退出了市场。为了维修集美中学道南楼,2007年3月15日,严溪头最后一窑约2万片嘉庚瓦出品。自此,砖瓦厂彻底熄火。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若需修补瓦片,只能用早年留下的库存。

随之而来的是,嘉庚瓦制作工艺传承青黄不接。三代传人中,爷爷、父亲和哥哥先后去世,熟悉整套技术的如今只剩陈加俊一人。因为没有再进行实质性的生产,陈家后人对这项技艺知之甚少。“整个家族几辈子的努力,却没有做出什么名堂。”这让陈加俊有些心灰意冷。

根据他的指引,记者在荒草堆中找到了嘉庚瓦当年的烧制点,那里长满了一米多高的杂草,瓦窑耸立但几个角落的砖块已坍塌,窑壁上爬满了青苔。瓦窑附近,一块“陈嘉庚瓦砖窑厂遗址”碑上记载着该厂的大致范围。当地村民透露,此地不久后要进行统一规划改造,有些地方可能会被拆除,至于这个见证历史的瓦窑何去何从,没有人知道。

未来 转机在整体保护

陈加俊告诉记者,在集美区文化馆的启发下,他将这项技艺的由来及制作流程,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假如哪一天我也不在了,至少还可以留下这些文字。”

集美区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负责人高爱民表示,相关部门之前在挖掘项目时,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结合陈加俊的回忆,计划通过口述整理、手绘等形式还原嘉庚瓦的生产过程,在今年推出一本关于嘉庚瓦的知识汇编。

“对于嘉庚瓦制作工艺的未来,目前有了新的方向。”高爱民说。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看,很多嘉庚建筑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少专家呼吁,可以将嘉庚瓦制作技艺更改为嘉庚建筑营造技艺,从而进行整体性的保护和传承。

在高爱民看来,这更符合非遗文化传承未来的方向,特别是“活态传承”的要求。他认为,需要相关部门牵头与集美校委会沟通,由文化部门协助收集资料,委托建筑学院作为保护单位,由建筑系的师生去保护和传承这份建筑文化瑰宝,“不能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他认为,城市的面貌应有传统文化积淀,嘉庚建筑群赋予厦门这座城市温度和情怀,嘉庚瓦制作技艺让几代人的乡愁有所寄托。作为一个地区风貌建筑的重要元素,嘉庚瓦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是“一砖一瓦”的事,而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近三年来,集美区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室接待了不少国内高校建筑专业的师生,对集美学村百年历史的嘉庚建筑群进行研究。工作室也保持着与厦门理工学院建筑系的沟通。令人欣慰的是,现在集美区一些公共场所、校舍等的基建,业主单位开始更多选择嘉庚风格,这为嘉庚瓦的明天留下了一扇窗。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