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用阅读点亮孩子的未来

2019-12-24 15:12:43  作者: 潘抒捷 钟真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服务辐射数十万人

厦门公益图书馆的创建和运营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丁勇是无法绕过的名字。作为鸟巢阅读文化推广中心执行长,他于2012年放弃体制内稳定的工作,投入社会公益事业,两年后又参与发起成立“鸟巢计划”,并在短短几年内带领团队直接运营3家公益图书馆。

对目前厦门运营中的公益图书馆,丁勇表示,团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在项目选址、建设、运用过程中提供协助,比如直接推动浒井、后宅图书馆的建设;其次是通过网络等渠道间接施加影响,比如李林公益图书馆的建立就借鉴他们的经验做法;最后则是激活,比如蔡塘公益图书馆按照要求更新了书目,日借阅量从几乎为零上升至二三十本。

去年,丁勇和团队决定从执行型组织转型为支持型平台组织,9名全职员工中的6人继续负责“鸟巢计划”,其余3人则转向“万家公益图书馆计划”。按规划,“鸟巢计划”继续直接运营安兜、西潘和高殿3家公益图书馆,提升管理水平并总结相关经验,建设成为公益图书馆示范和培训基地;“万家计划”则为有意愿创办公益图书馆的组织和个人提供支持。

“运营人员可以免费前来接受培训,学习有关的管理知识。”丁勇说,他们准备了培训的全套资料,内容涉及日常运转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

公益图书馆还为孩子们建立一套服务积分体系,将日常馆务交由他们自主完成,并根据实际表现增减积分。这一举措,让孩子们学会了自律,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喜欢在这个家园里服务和帮助有需要的人。”有承担馆务工作的孩子如此留言。

数据更有说服力。以新厦门人图书馆为例,截至11月底,累计进馆10150人次,日均人流量为253人次,其中日进馆最高峰达638人次。另据统计,“鸟巢计划”直营的3个图书馆项目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运营状态,去年入馆的读者量达36万人次,借阅次数超5万人次,服务辐射人群近30万人,其中青少年儿童约4万名。

打造公益开放平台

“截至目前,新厦门人图书馆已开展16场主题活动,参加志愿者430人次。”陈伟表示,公益图书馆不仅是一个阅览图书的公共空间,同时也是一个组织和举办主题讲座、心理辅导、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公益开放平台,应当引进多种多样的公益课程与实践活动。

陈伟介绍说,开展公益课程和实践活动的师资,除了城市义工协会自己组建的讲师团之外,还有政府机构从事青少年成长研究的专家,及社会公益团体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相关人员。比如,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樊登读书和半间教室、厦门技师学院、厦门110水生救生志愿服务队、厦门博物馆志愿服务队等机构都成为图书馆的合作共建单位,定期派出师资到馆上课。

公益课堂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的品质修养课;二是丰富精神生活,涵盖书法传承、音乐素养、沟通技巧、文明礼仪、闽南文化、弘扬非遗、垃圾分类等方面。图书馆还专门设置心理咨询室,每周固定时间由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孩子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多层次、多维度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价值观。

“除借阅图书,公益图书馆还能以图书为媒介,成为社区的文化教育平台。”丁勇和他的团队认为,这些位于城中村的图书馆应该是窗口和平台,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更为开放性的社区文化学习中心、社区交流中心,带动更多外部力量去关注与走进城中村,带动激活更多的资源与力量行动起来。

据此,“鸟巢计划”直营的公益图书馆开始导入外部资源。丁勇透露,在厦门的一些高校和公益团体支持下,3家图书馆的内涵不断丰富,仅去年就举办超过513场的主题活动,参与活动的孩子、家长、志愿者1万多人次。此外,团队还鼓励孩子把书借回家,尝试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父母,着手成立家长读书会。

“如果新厦门人生活在一个缺少文化的环境里,将会难以融入这座城市,更别提归属感。”丁勇表示,希望通过推动公益图书馆的建设,在城中村这片文化沙漠开辟出一片绿洲来,助力孩子与城市共同成长,点亮他们的未来。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