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转型求发展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落幕
2019-11-26 07:33:02 来源: 海西晨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谋转型求发展 碰撞国学火花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圆满落幕,与会专家学者赞筼筜书院是转型典范 海西晨报讯(记者 张薇 通讯员 戴美玲 邱晓静)11月23日至24日,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厦门筼筜书院举行。活动在“庭燎煌煌、克勤克俭;庭燎晰晰,无怠无荒”的琅琅童声中拉开序幕,来自海峡两岸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聚厦交流。 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发起人,厦门筼筜书院创院理事长、院长王维生主持开幕式,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陈支平和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主任、原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分别致辞。 开幕式上,筼筜书院师生带来琵琶独奏、琴箫合奏等表演,让与会专家学者感受到浓厚的礼乐文化气氛。与此同时,两本新文集《国学新知》及《其命维新》也在现场进行新书发布。 据悉,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厦门市台办、市文广新局、市市政园林局和市政集团等单位的支持下,此前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本届国学论坛以“国学的现代转型与未来发展 ”为主题,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凤凰网国学频道的现场直播视频,更吸引26.9万人次在线观看。 国学新思维催生发展新方向 本届论坛邀请的专家学者,都是在各自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颇有成就的代表性人物,包括中国秦汉史学会原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朱小健,以及台湾知名人士、朱熹第26代裔孙朱高正,中华奉元学会理事长、台湾咸临书院刘君祖山长等。论坛收录两岸学者论文共计71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文化发展至今,因其深厚饱满的内在智慧,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这引发学者对国学新思维的思考,也催生了国学研究和发展的新方向。 主题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哲学研究》编审罗传芳教授,从传统学术转型的现实要求、路径和方法,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提出了中国传统学术现代转型的几点思考;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杨少涵提出,儒学如果要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融入世界文化,需现代化转型;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铁骑论析了儒家的修身功夫———内圣之道,认为“六经”原典在本质上都是对这一内圣修身之路在不同层面的理论表达和实践指引……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进而引发对学术研究的现代转化和国学发展新方向的思考。 2019年是筼筜书院建院十周年。筼筜书院作为每届两岸国学论坛的举办地,十年如一日,秉朱子“培养新知”之志,膺“新时代新作为”之命,以经典为凭依,商量旧学。在国学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往来于筼筜书院的诸多君子,留下了他们培养新知的印迹,正如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所说:“筼筜书院是国学现代转型的典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