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探索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2019-10-22 17:27:19林泽贵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厦门早有探索经验

事实上,近年来,厦门市在互助式养老方面,倡导邻里互助,发挥老年志愿者作用,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并通过老年协会、老年社团组织,吸引老年朋友参加老伙伴活动。

不仅如此,作为全国“志愿服务模范城”8个试点市之一的厦门市,一直在鼓励依托志愿服务记录,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即允许志愿者利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工时,享受一定时长的志愿服务。早在2012年,厦门市海沧区海发社区就在全市首创“爱心银行储蓄卡”,社区志愿者服务时间可以折算成积分存进“储蓄卡”,并可以用这些积分到专属于志愿者的爱心超市换取生活用品,或者兑换他人的志愿服务。厦门市思明嘉莲街道也在2016年启动类似的志愿者“服务银行”。

厦门莲花爱心护理院对“时间银行”模式关注已久,并对到护理院的义工志愿服务时间进行登记。但护理院总护长黄小伟坦言,单靠一家养老机构很难有效推行“时间银行”,因为志愿者流动性很大,需求也多样,护理院提供的服务未必适合这些人的养老需求。他认为,需要建立一套从上而下的机制,由一个或多个部门来牵头,至少让存进“时间银行”的服务时间在厦门范围内可以通用,“虽然很多志愿者在服务的时候不图回报”。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建立完善激励回馈机制,以保障活动的常态化等方面,厦门志愿服务的积分持有者除可以兑换对应的志愿服务外,还可享受友好商家的折扣优惠,也可将服务积分转给街道内的困难群体使用,让他们享受相应的积分福利,做到志愿服务的再增值。

“厦门这几个地方的探索其实就是‘时间银行’模式。”厦门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厦门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把“时间银行”推广到养老服务里,对志愿服务时间实行登记,让每一个志愿者预存自己的养老服务时间。

“‘时间银行’的最大意义,是对于向善的正向激励,让社会形成健康退休老人不是人口负担,而是人口红利的意识,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依然可以发挥光和热,为社会造福。”齐晓玲说。

需要建立完整机制

“年轻时‘我为别人’,年迈时‘别人为我’,‘时间银行’看着挺美。”厦门集美区欣立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程祥超认为,厦门有着深厚的文明底蕴,假如开展“时间银行”养老探索,从社区出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说,大多数老人喜欢居家养老,社区居委会可以引导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养老,记录到志愿者的档案中,“志愿者最好是本社区居民,距离近,方便照顾老人,有利于形成增进邻里间的和睦相处,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此外,国内的“时间银行”基本采取“银龄互助”模式,即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如何吸收新鲜力量,特别是引导年轻人参与到这项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伍心养老院院长洪英对此深有感触。一次,她去探望她中学时的校长,校长的三个孩子很优秀,都去了国外工作、生活,最后老人只能住进养老院。“现在很多居家养老的老人,都面临着身边无亲人照顾的情况。”洪英说,“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符合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国情,有推广价值。她认为,厦门的文明程度高,“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应该很容易被市民接受,比如她所工作的养老院,周末有年轻人来做志愿服务,陪老人聊天,为老人理发等。如果可以积累服务时间,将来拿出来使用,应该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参与。

齐晓玲表示,厦门市政协“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调研课题,就是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界定“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中的服务项目与现有的家政服务、保姆服务、医疗机构护工等这些有偿购买服务的界线;制定“时间银行”服务指南及服务清单;将聊天、读书、陪伴、简单家务、购物等不同的服务项目折算成“标准服务时间”;对服务质量进行评定,根据被服务者满意度有比例地折合成“标准服务时间”;推动“时间银行”系统构建和实现信息互通互联,从“社区级时间银行”系统,到“市级”“省级”,最终推动“全国级”的“时间银行”建设,实现全国各地“时间银行”的“通存通兑”等等。

长期到养老院担任义工的市民纪凤娇认为,须对“时间养老”志愿服务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要有专门的人员审核把关,保证服务效果和服务安全,以及制定上门服务该遵守的规则等,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统筹。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