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出台意见规范加强中小学研学实践
火热研学市场 期待有序发展
集美诚毅科探中心内,老师正在指导研学团队的学生们制作水火箭。(资料图片)
厦门市江头中心小学学生们到古田会议旧址开展研学活动。(学校供图)
厦门市江头中心小学学生们到红色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学校供图)
东南网9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田圆)近日,厦门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意见》,对研学实践活动进一步进行规范和加强,也明确了研学机构的评定标准。
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研学旅行,近年来崭露头角。2016年底,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不少地方积极响应并出台实施细则,也刺激了众多机构涌入研学市场。
去年,中国旅游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指出,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未来3~5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
在厦门,研学已经成为众多学校拓展素质教育、延伸修学内涵的一个重要形式,许多伴随市场而生的研学机构也探索了多种形式的研学服务。在不断细化的相关规定指导下,研学市场有望更加规范发展。
研学成新潮 实践反哺课堂
19日下午4点,在厦门市湖里区江头社区的社区广场上,江头中心小学学生许淇斐、周仪和他们的家长成了当天社区红色文化大讲堂的主角。以《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他们讲述了自己走进厦门特区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的经历和收获。
“通过这些实物、资料、图片等,我感受到了厦门经济特区发展40年的艰辛历程。”许淇斐说,“如今厦门的辉煌成果是来之不易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经济特区城市,应该珍惜当下,好好学习!”
让学生们将在研学活动中的所看、所学、所思总结沉淀,做成研学报告,在班级、学校中展示传播,更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向更多的市民宣传,是江头中心小学对研学活动的思路。
学校党委书记陈春满介绍说,学校从2017年开始在全校开展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研学活动,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到厦门及周边的革命教育基地研学。
家长王琴说,她就读于六年级的孩子在参观了集美陈嘉庚纪念馆后在研学报告里写道,自己感受到了陈嘉庚先生一生奋斗、无私奉献家乡的伟大精神,受到很大的震撼。
“海堤纪念馆、集美鳌园、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化成纪念馆等,这两年我们带着孩子已经去过十几个厦门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在江头中心小学家委会主任、家长陈丽娜看来,体验式学习比单纯的说教,或是在校园听课的效果更好,在生动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更好,进步明显,切实地弘扬了革命传统,在孩子心里厚植了家国情怀。学校还将学生们开展研学活动的成果集结成册,作为留念。
近年来,研学逐渐成为家长和学生所熟悉的名词,梧村小学推出以见证家乡变化为主题的研学课程,集美研学基地举办“背上书包研读新集美”阅读研学营,还有以天文体验、科普讲座为主要内容的研学活动……研学活动正以越来越丰富的形式走近学生。
差异化竞争 打造特色研学
在厦门目前正在运营的研学项目中,不少机构正在探索更具特色的发展方向。
位于集美新城核心区的万舜汇·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今年入选第二批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我们的研学客群主要以中小学生为主,通过举办以航空航天为主题的两岸交流、研学营地等活动,增强两岸学子对华夏民族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认同。”万舜公司副总经理、诚毅科探中心总监林捷兴说,作为中国航天科普体验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中心目前已开设了海丝福船、水火箭等特色研学课程。
AI科技、智能编程、航天航空、传统木偶戏、茶道茶艺……在集美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吴吉堂看来,素以教育闻名的集美区,处处是课堂,每一个研学团队,都可以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研学姿势”。而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缘优势,也成为该区打造对台研学的先天条件。
今年在集美区举办的“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研学体验营上,共招募了255名台湾青少年及亲子家庭。通过针对不同年龄段量身定制行程和内容,两岸学子共同体验了中华文化、阅读文化、航天文化等课程,还通过两岸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街舞等环节,找寻两岸同根同源的情感连接。
身处对台前沿,以研学为媒,厦门市集美区走出了一条特色研学路线。据了解,目前集美已经启用了对台研学基地总部大楼,并就对台研学旅行基地再次“扩容”,形成“1+1+N”(即1个研学总部+1个研学大营地+N个研学单元)的新模式。通过整合各类资源,集美区形成了“人文集美”“自然集美”“科技集美”“艺术集美”四大研学旅行主题,以及针对不同学校的学生特色,开发了122个特色研学课程,让研学拥有更多个性化选择。
市场不规范 期待严格监管
来自厦门的旅游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研学旅游成了节假日旅游的新亮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尽管目前研学旅行已经成为旅游新兴业态,迅速发展,但业内人士表示,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研学旅行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行业标准、课程设计和安全问题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规范,存在“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等现象,不少旅游机构挂着“研学”的名义变相推出游玩路线。
针对目前市场上对于研学定义不清、研学机构发展参差不齐的现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厦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近日,厦门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意见》。
在该《意见》中,厦门市教育局明确规定,研学实践活动以“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创新性”为原则,需在校外进行,以“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还要有课程。研学实践活动要结合本区本校实际,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区级研学基地(营地),红色革命遗迹,历史名胜古迹,华侨和闽台文化基地,闽南传统工艺所,高新企业,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科普馆、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研学资源,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统一组织。
对于研学费用的收取,该《意见》规定,要提前告知家长,且在家长自愿的前提下收取。其中,对贫困家庭学生要落实减免费用等优惠政策,保障每一个学生享有平等参与的权利。
此外,该《意见》还透露,厦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遴选、挂牌一批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供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这也是厦门市首次遴选市级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营地)。
厦门悠度营地教育总经理李正煌表示,此次研学实践指导性意见的出台,不仅有利于规范全市研学实践教育的发展,也将引导研学机构将重心更多地放在研学内容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上来,真正让学生能从研学实践活动中受益,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记者手记
真正实现研中有学
近几年,研学市场逐渐升温,“研学”一词逐渐为大众所熟悉,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已成为许多学生假期的标配。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知”和“行”在研学之旅中互相促进,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有效融合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促进素质教育都具有相当的意义。但目前,一边是部分学校出于安全性等担忧,对于研学缺乏组织的积极性,一边是随着研学市场的不断开发,机构不断进入市场“分蛋糕”,也出现部分研学行程“挂羊头卖狗肉”、只旅不学、课程缺乏科学规划、收费偏高等问题。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和教师认为,研学旅行不一定要走多远,做到“知行合一”才是其中关键意义所在,呼吁研学旅行更多回归公益、教育的初衷。
据了解,在三年前教育部等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之后,不少地方对规定作了细化。在此次厦门推出的规范意见中也指出,应充分利用一些本土红色革命遗迹,历史名胜古迹,华侨和闽台文化基地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科普馆、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研学资源,因地因校制宜促进研学开展,并提出将遴选、挂牌一批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并实行动态管理,指导他们研发一批精品研学实践教育课程。
针对日渐火热的研学市场,不仅是教育部门,市场监管、旅游等部门也应及早介入,共同研制标准,联合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管,促进研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