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闽南民俗 倡移风易俗
海沧区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展现新时代乐活精神
古筝演奏
舞蹈《长征》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李晓辉 通讯员 杨佳怡 图/刘东华)月到中秋分外明,似闻玉兔有歌笙。11日晚上,“走寻老海沧,讴歌新时代”海沧区“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在海沧区新阳街道霞阳社区文明实践广场举行。在叮叮当当的博饼声中,新老厦门人参与游园互动、欣赏文艺表演,践行移风易俗新风尚,共庆中秋节。
本次活动是海沧结合“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也是2019年海峡两岸(厦门)乐活节的配套活动之一。活动由海沧区委文明办及海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办,霞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联合承办。主办方表示,通过将闽南文化和传统中秋民俗相融合,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倡导移风易俗,体验乐活魅力。
舞蹈《欢乐渔鼓》
独唱《我和我的祖国》
润物无声
朗诵家风诗歌自编舞蹈
言传身教播下美德种子
隆隆鼓声、大旗挥舞、拳风呼呼……作为海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垵五祖拳拉开了晚会序幕。“百闻不如一见,特别震撼!”居民林聪说,五祖拳表演展现了健康和力量,让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在生活幸福,不能忘记革命前辈付出的血汗,时常忆苦思甜,才能更好地奋发图强!”居民洪秀凤和同伴们带来了舞蹈《长征》。来自新阳街道霞阳社区文体协会的12名广场舞姐妹,表演了自学自编的舞蹈《欢乐渔鼓》,这支舞蹈还是首次亮相舞台。居民邱丽蓉说,从刚开始简单的广场舞,到如今拓展了更富有艺术性的表演,借这次活动展现新时代新阳人的乐活精神。
初一学生张启凡和小伙伴表演了《家风颂》诗朗诵节目,他说,家风不一定刻在墙上、写在纸上,父辈的言传身教已在他们心中播下美德的种子,润物无声,希望通过朗诵的形式,传播优良家风,影响更多人,传承和弘扬耕读文化。
歌仔戏《十八相送》
歌仔戏《月光谣》
传承文化
闽南戏曲感动新厦门人
有戏迷从漳州泉州赶来
晚会充满浓浓的闽南文化味,有着百年历史的歌仔戏亮相舞台,演员尚未开腔,现场已掌声阵阵。
“没想到还能像小时候一样,和家人一边赏月一边看戏,太让人感动了。”来自贵州的周凯说,他拍下晚会现场的表演,发给老家的亲朋好友,让他们看看具有闽南特色的中秋佳节。
当晚的歌仔戏共有两场,分别是《十八相送》和《月光谣》,由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戏迷沙龙会编排,演员都是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的戏迷。“《十八相送》讲述了梁祝美好坚贞的爱情故事。”戏迷颜丽璇说,《月光谣》表现中秋佳节月圆夜,亲人好友相邀游玩的场景,其中包括赏月、博饼等闽南习俗。
有不少戏迷是专程从漳州、泉州等地赶到海沧的。颜丽璇说,通过学习与传承歌仔戏,越来越多人爱上了这个闽南传统戏曲,希望通过戏迷的表演,吸引更多观众,共同传承这项非遗文化。
答嘴鼓
欢乐博状元
增进融合
领略闽南文化独特魅力
提升居民传统文化素养
主办方表示,此次活动不仅组织了闽南非遗展、游园活动和文艺汇演,让群众了解歌仔戏,回味童年游戏,体验博饼等中秋习俗,还有大家喜闻乐见的五祖拳、歌仔戏、答嘴鼓等说唱类非遗节目,朗诵、独唱等节目有不少民间社团参与,活动内容丰富又热闹。
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廖艺聪说,传承、弘扬闽南文化是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的宗旨之一。“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让群众更深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提升居民传统文化素养,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廖艺聪说,对于新厦门人来说,活动让他们体验了闽南的民俗风情,领略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参与中增进融合,把心和“根”留在这里。
主办方表示,此次活动紧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激发爱国情感、凝聚百姓力量、振奋民族精神,营造热烈喜庆、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朗诵《家风颂》
延伸阅读
做月饼悟孝廉 诵诗歌编诗集
除了11日晚上的活动,海沧各个街道以及村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也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体现了移风易俗新风尚,激发起居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在海沧街道海沧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喜迎中秋,欢度国庆”主题活动,将传统节日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居民苏毓娇说,亲子家庭制作月饼,培育孩子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制作好的月饼送给社区孤寡老人,营造了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
“做月饼、悟孝廉、学插花、献长辈。”在海兴社区,居民用刻有“孝”“廉”字体的模具制作月饼,随后又在插花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花篮。辖区居民和高龄、空巢老人共聚一堂品月饼,把花篮送给老人。
花好月圆食百家味,文明实践传万家情。在海翔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民们组织了中秋节百家宴活动,大家带来各自的拿手菜,像一家人一样分享美食。
除了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海沧各中小学也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中秋主题活动。在海沧区进修学校中学部,举行了“千里话相思”中秋诗会,学生们通过朗诵中秋主题诗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理解,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长戴曙光说,传统文化教育被列入学校九年一贯课程体系,节日教育是其中的一类。
学校教师自发成立诗歌协会,自创诗歌,汇编诗集。在老师们的影响下,学生成立了文学社,定期组织诗歌朗诵会,通过诗会了解传统节日、庆祝传统节日,抒发情感,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海沧区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传统节日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挖掘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也为基层群众搭建一个展现才艺的舞台,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童玩制作
花絮
孩子们学做闽南童玩
全家福留下团圆时刻
闽南文化展、博饼、童玩游戏……游园活动不仅小孩子喜欢,大人们也玩得不亦乐乎。
这边,一群小女孩围坐一圈在扇子上作画,画下美好心愿与祝福,涂上缤纷色彩;那边,小男孩们围在非遗闽南童玩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的林得时身旁,学习用一次性筷子和橡皮筋做“竹枪”……
在闽南红砖古厝合影墙旁,大家耐心地排起队伍,等待拍摄全家福。这是主办方特别设置的“影像全家福”,让人们在中秋佳节留下一家团圆的幸福时刻。“明月高挂,欣赏精彩文艺表演,陶醉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特别幸福。”来自四川的新厦门人杨玲说,晚上一下班,她就和丈夫带着孩子一同前来,还专门拍了他们家庭第一张特别有意义的全家福。
外乡人感受大家庭亲情
巧遇多年未见的老同学
当天晚上的活动,最让居民们雀跃的是博饼。叮叮当当掷骰子的脆响为“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现场增添了热闹的节日气息。
“看到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特别喜庆!”居民林佳佳说,大家互相问候、交流,感觉整个社区都和谐融洽。
参加活动的有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说,虽然自己是外乡人,但在活动时感觉就像当地居民一样。“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齐聚一堂,像个大家庭一样一起过节,关系一下子就融洽了。”来自河南的周怡说,让她兴奋的是,在现场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她说,这样的缘分和中秋这个节日特别贴切,因此特别感谢主办方组织了这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