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投诉热点变“摊规点” 居民放心摊贩开心 水果小吃、玩具皮包……白色的防油烟垫上,16个精心设计的摊位一字排开,每个摊位都设有专门的分类垃圾桶,地面看不到散落的垃圾,现场更听不到刺耳的高音喇叭声或店家的高声吆喝——思明区中华街道镇海路市妇幼保健院门口的“摊规点”,是思明区规范摊贩经营的一处示范点,昨日的推广会正是在这里拉开序幕。 管理服务用心精心、居民生活舒心放心、摊贩经营安心开心,示范点现场展示了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路更通畅,也比较安静,大家更愿意停下来光顾,生意比原来还好。”摊户刘阳来自安徽,以前常在这里摆摊卖皮包。不久前,在中华街道办和属地执法中队的指导下,他申请入驻了“摊规点”。“说实话,乱摆摊确实影响市容,以前也经常被罚款,得不偿失。如今不一样了,我们有了正规身份,经营形象得到改观,环境也变好了,对大家来说是件好事。”周边居民也有同样的感受,“现在散步再也不用绕路走了,渴了还可以停下来买杯四果汤喝,舒心又方便!” 从占道的投诉热点变成便民的摊规示范点,这样的转变,离不开多部门合力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据中华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新一轮市容整治,他们早早就联合城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在对周边占道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同步召集摊贩、住户、商家开展座谈,宣传政策、了解需求、听取意见,为“摊规点”的设置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人流特点,经营时间分为三个时段,分别是早晨7∶00到8∶30,中午10∶30至13∶00,下午4∶30到晚上9∶00。”经过规划,如今这里的“摊规点”不仅在人员准入、经营时间上有严格限制,更形成了配套的管理模式——每个摊户都要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及食品安全承诺书,严格落实卫生保洁、垃圾分类等要求,同时要在摊车上张贴实名登记的信息公示卡,接受群众监督。日常运营更有多部门协同监管——街道、社区牵头负责日常巡查劝导,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负责食品卫生、用火安全保障。如果摊户不落实“门前三包”,或是违反时间限制等规定,执法部门就会及时跟进,督改查处。 “这里的人行道比较窄,人流量也大,可以尝试探索‘一摊多用’,既可以盘活有限的空间,纳入更多摊户,也可以满足周边群众更多层次的需求。”在推广会上,市城管办、市执法局结合该地段人流、业态、道路等特点展开分析,提出完善提升的建议。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对近段时间以来摊点的运营情况进行梳理,结合实际对经营类型、数量及时间作优化调整,切实以更高水平的管理,满足市民群众需求,促进街区环境品质提升。 |
相关阅读:
- [ 05-01]一男子凌晨进菜市 调包多摊位收款二维码被批捕
- [ 12-14]有人夜入菜市场偷换收款二维码 涉及摊位近百个
- [ 06-21]受毒赤潮影响 厦门贝类摊位纷纷“改行”卖虾蟹
- [ 02-22]路边摊位着火小贩大哭 厦门公交司机“旋风”灭火获点赞
- [ 01-26]厦门市民聚集在传统糕点的摊位前购置年货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