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百里挑一 厦门这些传统村落进了保护名录

2019-08-14 21:18:43王绍亮 林依文 来源: 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百里挑一 这些传统村落进了保护名录

《厦门市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推荐》通过专家评审,第一批共有13个村落入选

白交祠村  陈立新 摄

厦门晚报讯(记者 王绍亮 林依文)传统村落留下的不只是一代人的回忆,还有千年的印记,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所在。记者昨天从市资源规划局获悉,市规划院编制的《厦门市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推荐》已经过专家评审,13个村落最终从1450个自然村落中脱颖而出,被推荐为厦门第一批传统村落,可谓是百里挑一。

据介绍,今后还将根据情况参照指标体系再推荐一些传统村落。

【部分村落简介】

【金柄村】

有“厦门第一村”之称 拍胸舞远近闻名

“未有厦门,先有同安;未有同安,先有金柄”,翔安金柄村被称为“厦门第一村”,现存物质及非物质遗存丰富。

村落保留了一定的集中连片格局,保持了较为完整的骨架体系,能较为完整看出原有街巷体系,部分传统设施仍在使用。村落内现存高甲戏、拍胸舞、布袋戏、纯手工面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金柄拍胸舞远近闻名,翔安拍胸舞传习中心就设在金柄村。金柄村有一棵千年古樟树,相传是金柄黄氏的开基祖黄纶(669年-755年,字彬夫)种植。这株古樟高18.3米,树冠直径21.8米,胸围10.5米,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有活文物的美称,是翔安最早最大的古树之一。

金柄村美林路南有座炎帝殿,原名介谷殿,又名仙祖宫,有着千年历史。

【新垵村】

五祖拳主要传承地 保存大规模古建筑群

新垵早在唐代已经是繁华地带,新垵以邱姓为主,这个姓氏的繁衍可追溯到五代时期“开闽圣王”王审知的妹夫——曾延世。

新垵传统村落规模宏大,建筑布局有序,东边为祖祠,西边有宫庙,保存有厦门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建筑群。古建筑群由百余座闽南传统建筑构成。新垵村还有众多的宫庙,大都有精美的木石雕刻、剪粘、彩绘等装饰,富丽堂皇。

新垵有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送王船仪式活动、“顶房”习俗、宋江阵活动等。这里还有保生大帝信仰,并且是五祖拳的主要传承地。

【五峰村】

古堡牌坊等古迹众多 堪称民俗艺术观光园

陈立新 摄

五峰村以清代古堡、贞节牌坊、梳妆楼和始建于唐朝末年的闽南第一始祖庙“押千宫”等古迹闻名,堪称民俗艺术观光园。德安古堡距今有三百年历史。

五峰村内成片的古民居,主要格局有“九架”“十一架”“六路”“大六路”“棋盘厝”等,其中“两落六间张”最为普遍。

【白交祠村】

厦门海拔最高的行政村 村落依山就势风景秀丽

白交祠村海拔1000米左右,是厦门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村落依山就势,风景秀丽,蔚为壮观。

村落形成于明代,有古河道、古桥等历史要素,现存村内传统建筑群集中修建于清朝时期,村落分布有居住、祠堂、庙宇等传统建筑及古树、特色活动场地。12年一度的百家“齐醮”庆典,家家户户杀猪宰鸡鸭,在杨氏宗祠门口举行。

【田墘村】

古厝多为明清建筑 侨乡文化特色明显

相传明洪武壬子年郑姓自海澄迁入,垦荒定居,建村于田边,故名田墘。自明、清以后,不少人下“南洋”谋生。在外奋斗成功的华侨纷纷回馈家乡,捐资建设,如今田墘村已成为一个具有侨乡文化特色的聚落。现存红砖古厝百余间,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建筑。

【东园村】

古厝建筑资源丰富 南音传承成绩斐然

明初,李氏、张氏两支族群先祖辗转迁徙至东园村,发展至今有近700年历史。村内古厝建筑资源丰富,有建于明代的东园张氏宗祠,传统建筑群集中修建于民国时期。

传统民俗世代传承,村落内现存香山庙会、南音、贡绣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在南音传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

【评审】

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1450个村落层层筛选

市规划院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罗先明担任该项目负责人,据他介绍,厦门有1450个自然村落,到底哪些村落可以纳入评估呢?根据地方志记载的千年传统村落66个、历史人文研究传统村落32个、相关规划涉及的传统村落18个,以及其他专家、市民推荐潜在传统村落10余个。他们先做加法,然后再做减法,分项定量分析、结合规划定性排除,生成重点评估名录23个。参照《福建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组织专业人员对这23个村落评审认定,最后产生了10个传统村落。

另外,厦门市已被认定为福建省省级传统村落的有3处:集美后溪镇城内村、海沧区海沧街道青礁村院前社、翔安新圩镇云头村,直接推荐为优秀传统村落。

《厦门市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推荐》初步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要素,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结合全域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宜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农业、文化等跨界融合,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