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抢占新一代 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
美亚柏科与厦门警方在智能安防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瑞为公司展示在智能车载领域的技术应用。
东南网8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文 施辰静/图)一场汇聚了国内顶尖业界人士的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峰会,将行业的目光聚焦到厦门。首届中国人工智能峰会暨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竞赛成果发布会于日前在厦门举行,来自各大科研单位、院校、企业的国内顶尖专家学者、竞赛队伍、业界大咖总计近2000人参与。
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地区之一,厦门把人工智能作为优先发展的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以峰会和竞赛为契机,厦门将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交通、公共安全、金融、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全面放大“溢出效应”,搭建资本对接、人才交流的平台,努力打造人工智能硅谷和全球人工智能城市的样板和标杆。
大赛搭台,培育创新动能
作为峰会的重头戏,首届“中国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竞赛”成果发布吸引了诸多关注。
本届竞赛历时百天,是国内首个综合性大型人工智能赛事。大赛规模前所未有,共有362支队伍报名参加995个比赛项目,既吸引了阿里、百度、科大讯飞、依图、旷视、商汤等人工智能技术领先企业参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信工所等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也纷纷组队参赛。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31支队伍获A级证书,并评选出包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唇语识别系统”在内的16个AI创新之星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采用了“云安全屋”作为在线竞赛环境,既便于参赛选手远程参加比赛,也可以保证数据安全不泄漏,营造了一个安全、公平、方便快捷的赛场环境,同时也为比赛的可持续运营打好了技术基础。
“虽然企业和高校仍是该领域的主力军,但本次竞赛个人/创业团体共有25支队伍,参赛比例为12.2%,这对于激发民间研究活力,培育壮大创新动能,推进我国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代表专家组做竞赛点评时介绍说。
厦门市工信局总工程师童平平表示,本次竞赛,是厦门以专业领域赛事为平台,吸引人才和项目进行展示、交流、角逐,最终促进创新创造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新起点,“大赛将永久落户厦门,每年举办,以‘赛时竞技场,平时训练场’为核心,组委会将打造一个‘不落幕的大赛’平台”。
“这次全国性的专业竞赛在厦门举行,有300多支队伍参赛,其中不乏行业龙头,给了我们很好的大赛‘练兵’机会,也有助企业了解自己在行业中的水平,并以此及时调整产品和市场方向上的定位。”睿视智觉(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及CEO龚纯斌说。
在这次竞赛中,该企业凭借自身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算法加速技术方面多年的技术钻研,成功获得“地标识别”“同源图像检索”“相似图像检索”三个项目的B级证书。
不仅将赛事扎根厦门,为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赛组委会还将开放训练数据,以支持创新创业团队研究发展。同时,启动国家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应用示范项目。在下届赛事中,除将部分本届竞赛项目提高难度外,还会推出“AI深度伪装技术”识别、步态识别、语义分析、医学影像和心电识别诊疗等竞赛项目。
应用加速,深化融合发展
峰会既是本届竞赛成果与创新之星评选的发布窗口,也是国内顶尖业界人士互动的平台。聚焦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问题,专家学者带来了主题演讲,此外,“人工智能+创业投资”、智慧安防、知识产权保护、车联网等8个专题的平行论坛同步举行,多方共同围绕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融合发展等进行深度探讨。
在这场以技术为竞争力的“卡位战”中,许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业团队正在抢占发展高地。
“深耕行业7年,我们一手抓算法研究,一手抓落地应用,实现了快速发展。”厦门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詹红梅介绍说。
成立于2012年的瑞为技术,不仅拥有业界领先的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核心技术,在智慧商铺、智能车载、智能安防、智能家电四大领域均实现了规模化落地应用,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中落地项目最多的企业之一。其中,立足智慧安防的全流程刷脸登机系统已覆盖全国1/3的机场。在此次的竞赛中,瑞为参赛的人脸识别算法,在千万分之一误报率下的识别准确率超过了99%,成为全国4家获得该项目A级证书的企业之一。
“厦门将通过进一步开放应用场景,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新实验空间,为推动创新成果应用提供孵化平台。”在童平平看来,应用场景建设与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这些项目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和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有广泛需求,既能有效推动‘三高’企业加速发展,也将极大地改善市民学习、工作、就医、养老等体验”。
事实上,立足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厦门正不断推动以数字发展温暖社会民生,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厦门以建设“数字厦门”为突破口,大力建设“i 厦门”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i 厦门”平台注册用户数超270万,占厦门市常住人口的65.7%,共整合300多项政务民生应用服务,覆盖14大类服务领域,2019年总访问量已经超过8000万人次。厦门还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围绕直接面向企业和市民服务事项,创新便民服务模式,迭代推出“i 厦门”App,实现政府服务“掌上办”,全面打造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培育生态,发力数字经济
技术发力、应用驱动,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迈进。本次峰会上还发布了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潜力城市榜单,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20个城市上榜,厦门位列第七。
这一榜单主要从城市吸引力、科创综合实力、产业集群效应、产业发展环境四个维度进行考量。榜单显示,苏州、厦门等城市凭借其在科研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优势,异军突起,发展动力强劲。在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方面,厦门、福州、济南等城市与头部城市差距正逐步缩小。
“人工智能是技术驱动型产业,很适合高素质高颜值的厦门。”厦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洪文兴说,人工智能将在厦门大有可为,可以从开发应用场景,打通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方向切入。
为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等一系列政策,全面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链基本完善。
截至目前,厦门的人工智能企业已有200余家,涉及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其中包含瑞为技术、云之声等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
从数字经济到智能经济,厦门正全面开启未来之门,培育优化产业生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把“神经元系统”全覆盖,加快建设数字厦门,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各种问题、风险的及时智能化处置。
2018年厦门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数据互联互通无障碍共享,汇聚了人口、法人、空间、证照、信用、健康、交通、旅游、公共安全等多领域,超过200亿条数据,为政务大数据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7月,厦门上线了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开放平台,实现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做到开放数据“可用不可见”,既让数据提供方更有安全感,又进一步释放了数据价值,让数据需求方更有获得感。平台已吸引来自全国各地50多家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模型算法开发、大数据应用开发企业、机构入驻。
经过多年发展,厦门已经形成了坚实的数字产业基础,2018年,厦门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805亿元,占全省41%。同时,厦门具有配套齐全的园区载体和领跑全国的数字化营商环境。当前,厦门正积极通过“精准滴灌”和贴心服务,让“三高”企业这片树林枝繁叶茂。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正在成为数字厦门发展的强劲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