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财经商讯 > 正文

鹦哥楼重生 再现厦门味

2019-08-13 07:29:59林爱玲 来源: 海西晨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鹦哥楼重生 再现厦门味

以海鲜酒楼再开张,并将举办有关厦门本土文化的各类沙龙

3月初,鹦哥楼变身海鲜酒楼,带着前尘往事和人间烟火重新和大家见面。 记者 唐光峰 摄

鹦哥楼楼顶 图片记者 唐光峰 摄

重生后的鹦哥楼修旧如旧又带有新韵味。记者 唐光峰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林爱玲 实习生 张明明)建筑是城市的肌理,青砖灰瓦各有故事。在厦港街道民族路上,有一座鹦哥楼。这座曾是厦门港最高大、最洋派的建筑,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日渐斑驳,逐渐隐匿于摩登高楼和市井烟火中。它记录了鹭岛风云,承载了一段段曲折的过往。

如何在飞速发展的城市进程中留住历史建筑与时代回忆,一直是城市后代和规划者在思索的问题。好在,鹦哥楼遇到了一群对其“情有独钟”的人,经过他们的努力,鹦哥楼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今年3月,活化完毕的鹦哥楼变身海鲜酒楼,用厦门港最熟悉的舌尖味道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满载回忆的老房子即将演绎新的故事。

[重新开张]

传奇老楼将弥漫市井烟火

华灯初上,晚霞映照下的三层红色小楼开始亮起温柔的灯光。彩色的琉璃窗、闽南风格的花砖,甚至门口那一张用毛笔写着今日菜品的大红纸,都让人捕捉到了熟悉的味道。

站在鹦哥楼门口的是今年正好60岁的老骆,只见他头戴一顶黄色礼帽,衣服领头别着一副蛤蟆墨镜,嘴里叼着烟斗,迎来送往。

“老骆,鹦哥楼是重新开张啦?”“是啊,你进来看看,是不是跟咱们小时候看到的样子很像?”遇到相熟的老厝边,老骆总是格外兴奋,忍不住拉着人到里面参观。如今在鹦哥楼工作的他告诉记者:“我和鹦哥楼的缘分深着呢!”

手指二楼,老骆介绍道:“我就是在这出生的。”据他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鹦哥楼是厦港保育院,而二楼是“妇产科”。“我这辈的老厦门人,很多都是在鹦哥楼出生的。”

老骆说,那时厦港街道还叫前端公社,民族路也还叫民生路。“当时,鹦哥楼后边是海,前面是土路和平屋。它是这一片最高最大的房子,气派得很。”老骆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和小伙伴跑出去玩,不小心迷路了,不记得家在哪,就先找鹦哥楼。

带着几分怀念,老骆想起了从前的岁月。也正因为这份情结,当他从好友那里获悉鹦哥楼即将被活化开发,二话不说就参与到项目中。

[传奇故事]

见证世交情谊与战火纷飞

鹦哥楼的故事不只有这些,从诞生起,它就注定是传奇。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段故事,鹦哥楼建于1937年,主人是越南华侨谢画锦,其少时与骆马稳世交甚笃,友情甚重。之后,谢画锦远赴安南(今越南)发展,做大米生意发了财,而骆马稳则到国外学习建筑,常受聘于商家造房建屋,曾参与上海高层建筑的设计建造,名声颇大。两人虽各奔东西,但仍保持通信往来。谢画锦虽有钱财,但不愿漂泊异乡,便萌生了返乡建造别墅住宅的想法,以便晚年休养居住。于是他全权委托骆马稳设计建造,并汇给其建筑费用。骆马稳接受委托后,辞去了上海的聘约,专门在厦门为谢画锦觅地设计建造别墅。因谢画锦特别喜欢鹦哥,在越南养了很多只鹦哥,骆马稳特意在新建洋楼的正中顶上塑一只欲飞的鹦哥。没想到厦港民众见形取名,直呼洋楼为“鹦哥楼”,连其所在地段也称“鹦哥楼”。这一习惯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

鹦哥楼主体三层,直角处为五层,观景敞廊亭后面的天台花园边上又设了一个八角小观景亭,供眺望观赏厦门湾的海天美景。洋楼以红砖砌墙,大方红砖铺地(少许为花砖),红白两色自然协调。鹦哥楼的门窗楣均用红砖艺术砌筑成三角形或锯齿形,既简约大方,又有闽南地域特性,形成中西结合、西式为主的格调,从整体上说当属“厦门装饰风格”。

别墅建成后,骆马稳住了进去,一方面管理别墅,一方面请谢画锦办理回国手续,准备把别墅交给好友。然而这一愿望最终成空。

1938年,日军在厦门五通码头登陆,厦门沦陷。华侨归国无望,骆马稳就此与谢画锦失去了联络。谢画锦最终病逝于越南,终生未再踏足故土。

当时,为了在视野开阔的内湾部署警备,日军打算将第一码头到厦大一带的房屋拆除,从商铺到政府房屋无一幸免,当时颇有声望的骆马稳多方游走,试图保住好友的小楼。

据骆马稳的后人骆奶奶回忆,某日,日军军官带着翻译和一队兵士闯进鹦哥楼。在一排排明晃晃的刺刀威逼下,骆马稳始终毫不退缩,拒绝了一切毁楼的条件,最终保住了鹦哥楼。然而,鹦哥楼还是被日本人占据,骆家人被赶到附楼居住。由于居高的地利,鹦哥楼的四周架起了火炮,成为旧厦港临时的哨站。

此后,随着时局变化,鹦哥楼的命运也随之变化。它曾做建筑队的办事处,还成为厦港保育院……而在守望时光中等待的骆马稳先生,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抱憾离世。

时光荏苒,鹦哥楼渐渐被人遗忘在时光的角落里,曾经雕梁画栋的鹦哥楼日渐斑驳。

[活化重启]

再现厦港人记忆中的样子

如果日子一直这样下去,曾经代表着闽南工匠顶级水准和充满厦门建筑语言的鹦哥楼终将会走向断壁残垣。有幸的是,2017年鹦哥楼被有心人重启。

鹦哥楼项目的发起人张先生20世纪90年代就读于厦门大学,偶然间看到这栋有些海派洋楼味道的鹦哥楼,听巷口的老人讲述了它的传奇故事,在不知不觉间迷上了它。后来他毕业、创业、走四方,鹦哥楼始终在他心里挥之不去。经过多年努力,张先生和团队用真诚打动谢家后人,得偿所愿进入这里。

谢鹭光是张先生在厦门大学的好友,毕业于美术专业,也是鹦哥楼重新修葺的设计师。当他第一次进入鹦哥楼内部时,旧楼已残破不堪,山石风化、梁柱塌陷……“从外观看,保存还算完好,但里面早已荒废得厉害。一楼墙面被火烧得漆黑,门窗早已碎成渣,只找到了一小块当年的彩色琉璃玻璃。后院是砖头和玻璃堆成的垃圾堆,天台的四根石柱还有两根在摇摇欲坠。”谢鹭光表示,既要修旧如旧,又要体现新感觉、新韵味,他和团队花了大量心血。

“在市面上找接近的琉璃玻璃、花砖、斗底砖,遇到问题就重做方案,我已忘记画了多少图纸、试过了多少个建筑工艺。”谢鹭光说,从谈经营权到开始设计、翻新,其中艰难外人难以窥见其一。

2019年3月初,鹦哥楼带着前尘往事和人间烟火重新和大家见面。不少像老骆一样当年在鹦哥楼二楼出生的老厦港人开心地表示,那里还是记忆中的样子。

“我们一直相信,开发也是一种保护。开酒楼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而并非目的。”鹦哥楼海鲜酒楼总经理张江平说,将鹦哥楼打造成海鲜酒楼,意在以美食为引,吸引八方来客重温有味岁月。“未来,鹦哥楼四楼天台会对外开放,我们也会针对厦门本土文化举办各类文化沙龙,欢迎志趣相投的朋友共同参与,让更多人感受鹦哥楼的文化、厦港的文化、厦门的文化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