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日,厦大环境与生态学院一支名为“生态经济共享发展”的博士团来到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对罗源湾红树林海岸公园的植被、鸟类、鱼类、底栖动物、水文、地形地貌、滩涂养殖等进行了为期5天的综合调研。
实践队员采访渔民叶师傅。(厦大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福建罗源县在人工清除互花米草的同时,开展一定规模的红树林造林,并留出部分滩涂给社区居民用于贝类增养殖,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实现了“生态+经济”共享发展的生态修复新模式,是我国迄今在非自然保护区兼顾红树林修复和社区居民增收的典型案例。今年年初,该案例成为自然资源部红树林调研团的重点调研对象。自然资源部领导指示:“尽快总结经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推广该案例。” 调研期间,博士团分为社会经济组、植被组、鸟类组、底栖动物组、鱼类组和无人机航拍组等六个小组,在当地开展了植物群落、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分布格局、鸟类多样性与分布格局、地形地貌及景观格局、社区居民从事水产养殖及捕捞等系列调研和调查,并就“新型红树林修复模式”这一主题与罗源县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王文卿表示,博士团返校后,会将调研结果整理成一份含存在问题、解决方案、改进措施和指导意见在内的技术报告,并提出一套兼顾红树林修复、互花米草控制和社区居民养殖增收的操作手册,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 据了解,今年暑假期间,厦大环境与生态学院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组建了21支社会实践队伍,来自该院各专业和各年级的200多位同学分赴全国各地,就生态文明思想宣传、美丽中国建设、垃圾分类调研与宣传等内容进行社会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