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流动摊贩纳入统一管理 这事儿还得从中华街道的地理环境说起。 中华街道是厦门面积最小的街道,但却是商业、高端服务业的热门地,人流量巨大,这就衍生出了流动摊贩多的现象。 为改善“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城市管理顽疾,推进和加强厦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华街道把流动摊贩的生计纳入民生视线,决定联合执法中队在辖区部分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进行科学规划,在相对集中地设置临时“摊规点”,统一标准,规范管理。 5月,中华街道下辖六个社区的网格员走上街头,他们对长期在辖区流动经营的摊贩进行全面摸排。之后,中华街道城管办、社区以约谈的形式,面对面与流动摊贩“交心”,坦诚公布“摊规点”方案计划,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在清楚了该执法计划后,流动摊贩们纷纷报名,签订承诺书。 中华街道城管办主任韩国良告诉记者:“‘摊规点’设置要充分考虑居民是否欢迎、条件是否允许、配套是否完备、是否影响交通和市容,以及‘摊规点’规模和经营业态等因素。” 6月25日,16辆崭新的摊车亮相妇幼保健院外围,波浪形的雨棚十分吸睛,颇有小资情调,煎饼、茯苓糕、李干、四果汤、玩具、手工艺品等多样业态极具特色。至此,流动摊贩们与城管间“你来我躲、你走我来”的谋生与管理游戏,已消停了不少。 尝到甜头,“摊规点”供不应求 “做了19年的李干生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红火过!”王三容边给顾客装袋边对记者说道。 摊主之一的王三容以前最怕城管,执法人员什么时候出现,有哪几种惩处形式,她都了然于胸。“天天东躲西藏,当然了解,一天最高赚80块,工具一旦被没收,这天就相当于白做了。” 今年听说“摊规点”的事儿,王三容很快报了名:“长年累月推着板车跑,心脏都出现了问题,现在政府为我们搭平台,我又有心改变,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王三容是幸运的,她顺利地拥有了“一席之地”,如今,她不仅卖李干,还卖青橄榄、咸橄榄、油柰干等多种干果,品种丰富,而中华街道还帮王三容想妙招。王三容说,以前自己卖的李干是散装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建议她包装后销售,现在推出的罐装李干,贴上专属标签,很受顾客欢迎。“‘摊规点’让我有了安全感,现在一天最高的营业额能达到600多块呢!”王三容笑得合不拢嘴。 早上卖粥,中午卖鸡蛋饼,王祯忠怎么也没想到年过半百的自己还能每个月收入过万。除了对自己的手艺和食材十分自信外,王祯忠说,“摊规点”就代表着正规、安全。原来,每辆摊车的醒目位置,都贴有摊贩信息登记公示卡和二维码,摊贩健康证明和门前三包责任承诺书。王祯忠说:“不花一分钱,就能安心赚钱,这个举措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很有尊严!” “摊规点”带来的好处迅速在流动摊贩里传播,在考虑到辖区的实际情况后,中华街道近期又启动了第一医院和镇海路上共3个“摊规点”。消息一出,摊位迅速供不应求,中华街道城管办工作人员陈晓蕾说:“我们主要以本辖区内常驻户口居民为主,对流摊经营者中残疾人员、生活困难的居民优先安排进‘摊规点’经营,之后对符合条件的流动摊贩进行登记、审核,全程公平、公正、公开。” 如今,在经过层层筛选后,4个“摊规点”全部到位,不仅摊贩们生意节节高,执法人员和市民也喜闻乐见。 思明区城市管理局中华行政执法中队书记贺军说:“‘摊规点’建立起了共同管理的模式,遏制了摊贩占道经营的乱象。” 市民李先生则表示,“以前带老婆来妇幼产检都很怕她被躲避城管的摊贩们撞到,现在安心多了。” |
相关阅读:
- [ 08-05]厦门筼筜湖区两座公园集中整治流动摊贩
- [ 06-21]芗城西桥街道开展僵尸车和流动摊贩专项清理
- [ 06-20]流动摊贩打游击 厦门城管见招拆招
- [ 05-28]政治跟我有什么关系? "香肠瀑布"摊贩力挺韩国瑜只为6个字
- [ 05-25]芗城南坑街道试行临时疏导点 流动摊贩规整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