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何无痕)从熟读厦门地方史志、虚心向老同志求教,到领导制定《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根留住”。昨日,《习近平在厦门》系列采访实录(九)“像习副市长这样对地方志感兴趣的领导真不多见”,经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转发,在厦门引发热烈反响。厦门的文史工作者纷纷表示,习总书记爱读史书,从中获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充分说明了人民领袖历史情怀的坚守和担当;一到厦门便借阅地方史书,扎根群众了解历史的工作作风,既高屋建瓴,又接通地气,给了大家莫大的鼓舞,为今后的文史工作指明方向、明确任务、增强信心。 更坚定文化自信 让更多人了解厦门地方历史 在文章中,采访对象洪卜仁回忆了他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相识经过,1985年,习近平同志到厦门工作时,为了解厦门的历史和民俗民情,他向洪卜仁借阅厦门地方史志,并约洪卜仁前往宿舍聊天,进一步了解厦门的历史。洪卜仁认为,“像他这样对地方志、对历史重视的领导真是不多见的。”在谈话过程中,习近平同志还“经常提问,打破砂锅问到底。”这让洪卜仁深深感觉到,“这个新领导很不简单”。洪卜仁当时便断定,“说明他是一个很有历史感的人,也一定会很关注厦门的发展。” “我们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地方志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对我们厦门历史很了解、很关注,对厦门很有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平易近人,对老同志特别尊敬,虚心求教,很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地方志工作者,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李志宏感慨颇深、倍觉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地方历史的重视,将鞭策激励我们更加热爱地方志事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地方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做好党史研究、修志编鉴工作;树立‘工匠精神’,力争多出精品佳作,发挥党史和地方志部门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把厦门建设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厦门市档案馆编研开发处科员叶舒雯同样兴奋异常,“习总书记对地方志的关注和兴趣,彰显着他深邃的历史思维,也让身为档案人的我备受鼓舞。我记得总书记还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档案作为留存历史原貌的载体,其资政育人的作用值得更多重视和发掘。”叶舒雯说,她将立足本职,深入开发档案资源,讲好档案故事,让故纸堆里的文字“活”起来,让更多人了解厦门地方历史,更坚定文化自信。 要不忘初心以史为鉴 创造厦门经济特区新辉煌 习近平同志一来厦门,首先就借阅地方志这一细节给原同安文化局长张沧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市领导,一定是一位惠爱于民,想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大展宏图的有心人。特别是习近平同志身为市领导,能够潜心基层,与一名普通文史工作者促膝长谈,切磋探讨,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尤为难能可贵。”张沧海说。 厦门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文博研究员何丙仲认为,《习近平在厦门》系列采访实录十分精彩。“作为一名厦门文史工作者,读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对地方文化的高度重视,感慨颇深。中国历史上凡是对地方有惠政的官员,无不下车伊始就熟读当地方志。习总书记不但精读《厦门志》,向这领域的前辈学人请教,还走遍一方山水,深入民间。这种风范表现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坚持。随着工作岗位的更新,他的初心没有丝毫改变,他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人文的熟悉令人感佩。他能出口成章,这归结于他持之以恒的爱心和不懈的求知精神。” 厦门市作协副主席何况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爱读地方志书,体现了习总书记博大的历史情怀和深切的现实关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也将走进历史。从政者熟读当地志书,了解当地历史,以史为鉴,有助于正确决策,继往开来,避免重蹈覆辙,创造新的辉煌。” |
相关阅读:
- [ 07-26]三封回信和多次点赞,习近平这样勉励志愿者
- [ 07-16]恪守“四心” 答好“四问”
- [ 04-23]“最牵挂的一件大事”
- [ 02-28]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
- [ 02-05]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讲话
- [ 12-10]在党的领导下 我们一起走过
- [ 11-06]担当使命 勇做合格的时代新人
- [ 11-0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综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