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团体应对有方法 部分女学员学“男步” 申请调整学制 在厦门老年大学国标舞班,目前有学员40人,男学员仅有7人。老师王静说,来报名的男学员本来就少,还存在一个报名难的问题:有些新学员觉得学不会,中途放弃了,有些老学员渴望学新的内容,但想来学的话,又可能报不上名。 王静说,班里一般上半学年打基础,下半学年才开始教“套路”,但因为女多男少,男学员太“抢手”,没有男搭档的女学员,有的就只好去学“男步”。但如何组合,也是遵循自愿原则,老师不会干预。一般情况,男学员倾向于跟学得比较好的女学员搭档,有利于提高自己。 对于国标舞的初学者来说,一般要到第二年才能找到“入门的感觉”,这个时候想继续学的意愿也比较强。但由于课程比较热门,第二年又不一定能报得上名。因此,他们也在向学校提出建议,希望舞蹈班能改成两年制。 找其他团体借男队员 避免参赛时被扣分 男学员少,直接导致老年文艺团体缺少男队员。翁姗明是厦门老年大学民族舞、秧歌班、健身操等班级的老师。她说,老年歌舞队里“女多男少”是长期以来存在的情况。她担忧地说,之前比较固定的男队员,有些年纪已经偏大,再过一两年,如果没有“新人”补充进来的话,很快也将面临人手紧缺的问题。 她说,一般来说,如果赛事文件没有要求必须有男队员,很多团队就尽量不排有男性角色的舞蹈。她在一些交谊舞比赛担任评委时,也发现很多队伍都是女队员跳“男步”。 像秧歌、健身球操等比赛,很多国家、省、市级赛事文件都规定必须要有男队员,而且年龄还不能超过70周岁。没有男队员的队伍,可能会被扣分。这种情况下,她只能从学校舞蹈团或市老体协那边找人。 各团体“抢夺”激烈 “紧盯”男学员做沟通 作为厦门老年大学舞蹈团的团长,吴乌秀一直都在努力挖掘、吸纳男团员。她说,陈立基就是在2009年参加海沧的一个活动时,被她“追到”台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才拉过来的。只要得知哪里社团即将解散,有男团员流出,她就赶紧去拉人,就怕迟一步被“抢光了”。她说,之前还“盯”上了国标舞班的一名男学员,一直追到班上,可惜对方没有意愿。 目前,厦门老年大学舞蹈团只有8名男队员,各团体“抢夺”男学员很激烈,要通过拼师资、拼平台等,通过活动、排演,把人留下来。“一没事做,我就会担心他们‘跑’了。”吴乌秀说,去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排练的节目《凤凰花,花凤凰》,原本编排是没有男的,但她强烈要求加进去。 声 音 厦门老年大学教师翁姗明:唱歌跳舞都是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活动,其实并没有男女之分,只是大多数男同志还比较含蓄,放不下架子,更愿意参加书画、诗词等比较静态的学习活动,希望有更多的男同志能够突破惯性思维、观念的局限,多迈出一步,不要止于“围观”。 |
相关阅读:
- [ 07-18]爱欣老年公寓举办文艺演出
- [ 07-18]建瓯老年大学合唱团 获橄榄枝国际金奖
- [ 07-18]“幸福年华”助力老年教育 中信银行与中国老龄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 07-16]中信银行福州分行举办老年客户智能生活小课堂活动
- [ 07-16]老年扇子舞兴趣课程
- [ 07-15]厦门全市老年大学校长暨管理人员培训班开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