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正在制作药饼。(本组图/本报记者黄少毅摄) 医护人员正为小朋友贴三伏贴。 厦门日报讯(记者 赵张昀 实习生 张铮)三伏贴被认为具有“冬病夏医”的功效,昨日初伏,也是2019年贴三伏贴第一贴的日子。和往年一样,三伏贴受到市民朋友的热捧。昨日,全市范围内有超过6000人接受了三伏贴治疗。三伏贴治疗如何进行?记者探访了厦门市中医院。 【现场】 医生问诊快速精确不适合人群被劝退 昨日9时许的中医院总院大楼人潮满满,5个三伏贴专用门诊窗口前,市民排起长队等待初伏第一贴。10时刚过,“已经有1300多人来看诊。”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师金海鹏说。 在三伏贴门诊,有十余名专门负责问诊初筛的医生。“在排队缴费前,要先给每个人准确判断是否适合贴三伏贴。”金海鹏告诉记者,通过看舌脉等方式,如果判断为不适合贴三伏贴的人群,医生当下就要告知对方。例如,年轻女孩张小姐就被劝退了。因了解到张小姐夏天容易起荨麻疹,医生告诉她:“夏天皮肤更敏感,这是典型的不适合三伏贴治疗的体质。”此外,表现为实热、阴虚等症状的人群,若贴了“温阳”的三伏贴,反而可能带来副作用。 在儿科门诊,很多孩子有了三伏贴“初体验”。据介绍,医生面对幼儿,要更加谨慎,两岁以下幼儿就不适合贴三伏贴。儿科副主任医师陈裕斌仔细查问跟着父母前来的3岁男孩浩浩:“鼻涕是什么颜色?有没有发热?”判断小男孩是适合贴敷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但正在发烧,陈医生说:“不用急,先退了热,补伏日还能来。” 【解密】 药饼都是现做的儿童用的比成人的薄 三伏贴的“灵魂”——用来刺激穴位的药饼是怎么做的?记者看到,三伏贴的配方虽然保密,但药饼都是现做的,大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在大厅一角,十来名医护人员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桌上摆满药粉等原材料和模具。 先将一大桶原材料分成小团压平,摊成一块“大饼”;再用圆形模具抠出“小饼”,接着装盘。不一会儿,满满一大盘药饼便贴上了市民的皮肤。“5时许,我们便把药粉运来了,6时开始制作,早上已经做了快50大盘药饼。”一名医生告诉记者,他们几乎一刻不停,从早到晚,最终“产出”估计在60公斤以上。金海鹏透露,今年的药方进行了改良,对于冬季易发的病种更有针对性,降低了皮肤反应。 “儿科的三伏贴温和很多,不容易有发疱反应,这是为了避免小朋友抓挠破皮。”陈裕斌介绍说,儿科的药饼剂量、成分都比成人低微、温和,降低了刺激性——成人门诊的药饼约有半厘米厚,儿科的只有薄薄一张卡纸的厚度。此外,儿科医护人员还特意用贴纸、玩具等小玩意,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的抗拒情绪。 |
相关阅读:
- [ 06-26]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三伏灸预约开始了
- [ 08-26]加长版"三伏"画上清凉句号 本月底前厦门雨水不歇
- [ 07-25]厦门三伏天“炎值”高 闷热模式仍将继续
- [ 07-17]今日起进入加长版三伏天 厦门今夏高温日或将偏多
- [ 07-17]三伏贴开贴有市民早6点就赶去 厦门中医院开设6个窗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