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谒民族英雄 同叙成功情缘
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首次走进台湾客家地区,在高雄圆满闭幕
高雄美浓石母宫将会香旗交给下一届主办方——位于厦门市思明区的厦门延平郡王祠。
厦门市南乐研究会参加了今年的郑成功文化节。图为现场表演节目。(图/思明区提供)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吴燕如 吴晓菁)“现在进行交接仪式。”台湾主办方代表将一面“延平郡王会香旗”交到下届主办方厦门思明代表的手上,双方紧紧握手,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面会香旗让郑成功文化节有了固定信物——就在上周,以“融合发展 共创成功”为主题的2019年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在高雄圆满闭幕,以郑成功为纽带、每年一次、两岸轮办的郑成功文化节让两岸信众的心再次紧紧相连。
本届郑成功文化节创新创意频现,不仅精心定制了会香旗,更首次走进客家地区祭奠,首次举办思明旅游推介会。两岸民众在日益亲密的情感交流、文化交融中,为郑成功文化节注入更多新意和内涵。
【创新1】
走进客家聚落 举行联合祭典
两岸各具特色的供品摆上桌,两岸信众齐聚高雄美浓石母宫,共迎祭典。其中,一盘“九猪十六羊”非常吸引眼球,因为这种台南糕饼是此次祭典的特有供品。
美浓是台湾客家地区,今年是郑成功文化节首次走进客家地区举办,吸引了两岸19座宫庙的400多名信众参加。石母宫主委陈玉祥在祭典仪式上说:“郑成功文化节是很好的民间文化交流平台。今年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了第一次的了解,以后就会有更多的往来。”
厦门市南乐研究会的成员也参加了活动,他们与来自台湾客家的艺术家同台献艺,彰显两岸闽客文化的不断融合。
【创新2】
会香旗出炉 成为文化节信物
祭典现场,摆在石母宫前的一面做工精细的“延平郡王会香旗”成为焦点——这面会香旗由厦门延平郡王祠和台南郑成功祖庙共同制作,代表郑成功文化节的传承、延续与两岸性。这是两岸庙宇制作的第一面会香旗,此前曾巡回各庙“过火”,再送至石母宫过炉启香。
思明区文化馆馆长王磊表示,会香旗成为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的公众信物,以后轮到哪座庙举办,会香旗就会在哪座庙里,形成轮流制。会香旗会形成很大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吸引更多民众参加文化节。
【创新3】
举办推介会 向台湾介绍思明
“登上延平郡王祠与嘉兴寨,眺望厦门湾的海域,可以看到当年郑成功舰队前往台湾的路线。因为郑成功,我们来厦门有回家的感觉。”当海峡两岸社区营造工作坊主任、台胞周芷茹深情分享多年来在思明的幸福生活时,全场都被触动了。
如此温情的一幕,出现在厦门思明旅游推介会上。这是思明区第一次以推介会形式在台湾推介鼓浪屿,以及与郑成功相关的文物保护史迹等。推介会以郑成功文化节为平台,进一步密切厦台两地人员往来,让台湾民众更了解厦门。
【解读】
郑成功文化牵起两岸情
文化节连续举办11年,成为思明区对台交流重要名片
今年已是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举办的第11个年头。从2009年首次举办以来,思明区充分发挥“郑成功文化”这一独特的对台资源优势,不断完善模式、丰富内容,影响力逐步提升。
近年来,“郑成功文化”在两岸文化、民俗、经贸、教育交流方面的平台作用不断凸显,两岸同胞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已经成为思明区对台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
共融
中华优秀文化传承 体现两岸一家亲
两岸礼生背供品上山,探寻郑成功遗迹;仿照明代诸侯祭祀之礼少牢,举办郑成功颂典祀宴礼;祭祀后,结合古代鹿鸣宴精神分享点心,鼓励年轻人努力学习向上……不论是在厦门的颂典仪式,还是在台湾宫庙的祭祀科仪活动,11年来,郑成功文化节重视民间信仰习俗的氛围始终没有变。郑成功文化节的举办,延续了两岸对郑成功的民间信仰,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的骨肉情缘。
精彩纷呈的两岸民俗展演和非遗项目展览广场活动更为活动增添别样韵味。从最早在厦门中山路举行的闽台民俗踩街,到去年在新领荟广场举行的两岸艺阵斗阵行,舞龙、舞狮、台湾家将团、电音三太子、车鼓弄、何厝小操队等节目让两岸同胞看得十分过瘾。值得一提的是,两岸艺术家还共同合作了大型舞剧《鼓神》等。
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同精神家园。郑成功文化节生动见证了“两岸一家亲”,体现了两岸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
交流
多维度多层面合作 促进心灵契合
2011年,举办海峡两岸中小学生手抄报、绘画、征文、演讲比赛;2012年,举办“成功之旅”“成功在思明”两岸中小学生绘画和特技风筝表演活动;2014年,举办“两岸少儿闽南语讲古电视大赛”;2018年,两岸青少年同台讲述郑成功故事,共写书法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桥梁,促进两岸青少年文化传承与融合,成为郑成功文化节的一大特色。
不仅如此,台青文创市集、两岸大学生文创论坛、文化创意设计展也是文化节上亮丽的风景线。在厦创业台青纷纷表示,通过这些平台,为产品打开了市场,更为两岸文创碰撞出思想火花。
文化节通过多种形式,不断促进两岸青年文创事业的合作。去年,主办方还组织台湾嘉宾参观龙山文创园和北京大学台湾创业基地,了解在厦台青创业情况和在厦投资创业环境,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11年来,两岸社团组织、宫庙、社区、学校,不断加强互动,以多维度方式创造了各个层面的交流平台,促进两岸同胞情感融合、心灵契合。
创新
两岸郑成功文化渊源 不断深化拓展
“明末清初,郑成功在厦门城抗清,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将其命名为思明州”“这里是市级文保郑成功读书处遗址。明末清初,郑成功屯兵厦门时,常常来这里读书”……在厦门城墙遗址、植物园等地,文物宣导志愿者讲述了与郑成功有关的故事。
郑成功在思明区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被越来越多台胞所熟知。去年的郑成功文化节首次创新举办了“聆听历史文脉 寻根两岸印记”活动,思明区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组织台湾来宾感受厦门老城印记,追寻郑成功文化史迹。
随着思明区不断拓展郑成功文化旅游内涵,规划郑成功文化旅游路线,两岸同胞在参与文化节的过程中,有了深入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
思明区表示,两岸同根同源,要不断深化两岸的郑成功文化渊源,追忆和弘扬郑成功精神。弘扬郑成功文化精髓,将不断促进两岸在民间信仰、学术、文艺、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大事记】
郑成功文化节发展历程
2009年
首届郑成功文化节在思明区成功举办。
2011年
第三届郑成功文化节升级为以文化部、国台办为指导单位,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并成为国台办2011年重点规划交流项目和第三届海峡论坛的一项重要配套活动,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台湾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
2013年
经过两岸共同协商,采取两岸联办、两地轮流举办的模式。第五届郑成功文化节首次入台举办,主会场设在台南。
2014年
首创三地联办,以思明为主场,台湾、南安为分会场,三地同时举办。为有利于郑成功文化节品牌化,统一活动名称为“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时间固定在每年的6月23日。
2015年至今
继续实行两岸联办、轮流主办机制,常态化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