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探索多元破解学校用地难

2019-07-09 16:04:39杨珊珊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螺蛳壳里做道场”,集约化办学提高用地效率

为破解厦门学校尤其是岛内学校用地紧张的难题,厦门市政府多元化探索,在保证安全及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学校建设的一些限制,尝试集约化建设。在不久前的厦门市教育大会上提到,要合理推进“上天入地”,建设老城区集约型学校,节约土地资源。

“现在有的学校已经尝试将停车场、游泳馆等建在地下空间,集约化办学是解决目前岛内学校用地紧张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也是一个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很多学校就是这么设计的。”张运红说道。

操场被“架”在楼顶,食堂、报告厅、教师俱乐部、舞蹈活动室等被“推”到地下,中间的教学体进行综合利用,建设集普通教室、多功能专用教室于一楼之内的集约式教室综合体……在青岛市南区,当地利用“上天”“入地”“中综合”多种方式,短短几年间,在不增加一平方米占地面积的前提下,让辖区内校舍面积增加了11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成为学校集约建设的一个典型案例。无独有偶,浙江省天台县的一所小学也曾因为建设“楼顶操场”,打造出环形的学校,大大节约了用地,吸引不少关注,越来越多的学校受制于用地紧张,被“逼”出了各种高效利用土地的方案。这些探索尝试或许对厦门下一步破解学校用地紧张打开了另一扇窗。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潘越也针对学校集约化建设带去了自己的提案。据悉,《中小学设计规范》中虽然鼓励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节约用地,但同时做出了“各类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各类中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五层以上”的具体规定。

对此,潘越建议,在保证安全及教学质量、尽可能降低对学生学习影响的情况下适当突破层数限制,有条件地放宽教学楼间距限制,并对利用学校地下空间技术规范进行进一步细化,以达到提高学校用地效率的效果。包括对于使用率高的普通教室可要求设置在四层五层以下,对于实验室、功能教室、阅览室等其他使用率较低的教学功能空间可适当突破层数限制,并鼓励设置学生电梯,通过加强管理保障学生安全、增加便捷性等。

潘越介绍,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厦门市教科院附属小学建设项目就是学校集约化建设的一个应用案例。这所位于思明区核心地段的学校如果按照常规设计方法,仅能布置24班教学楼、200米跑道和一片篮球场,无法达到36班的办学规模。在保障规范的前提下,该校规划高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设置两层地下室,规划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以及下沉广场、家长接送、运动区等辅助空间,并将篮排球场、游泳馆等也建设在半地下空间,集约化利用有限的空间。

不让房产“趴窝睡觉”,盘活闲置厂房变学校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此次检查中还发现,目前厦门有一批办学项目因用地问题无法落地,包括岛内16个项目因征迁问题无法落地,致使学校建设一再延期等。

要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对于已搬迁到岛外,原校区却被挪作他用的海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原鹭江大学)和旅游学校原址,检查组建议要统筹安排考虑,还原这些学校的原有功能,用以解决岛内学校用地严重不足的问题。

因为城市功能调整,岛内有一些闲置厂房在“趴窝睡觉”,造成资源浪费。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要从规划、消防等方面健全完善老旧厂房改为学校用房的政策法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岛内一些闲置的办公和厂房进行改造,用来办中小学和幼儿园,达到盘活资源和缓解办学困境的双赢效果。

据悉,这已经不是厦门第一次将解决学校用地紧张的思路指向“趴窝睡觉”的旧厂房、办公楼宇。早在2016年,厦门就曾提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在确保安全基础上,探索把闲置厂房、楼宇置换改造成学校”。如何消除机制障碍,真正促成旧厂房、闲置办公楼宇变身学校,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或许需要各相关部门更加积极探索实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