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侨胞情牵沙坡尾 一家三代回厦听“玉沙坡讲坛”
彭老与王梦女士一家漫步沙坡尾
东南网7月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效伟 崔晓旭/文 常海军/图)夏日的清晨,彭一万站在沙坡尾,想起300多年前的厦门港。
上周六,彭老在“玉沙坡讲坛”开讲,给大家讲郑成功。听众中,有一位叫王梦的侨胞,专程从印尼赶回厦门。彭老的“讲古”,让她仿佛重回几十年前那斑驳的岁月。“走得再远,根还是在这里。夜深人静时,魂牵梦萦的还是这些老地方。”王梦说,不管身在何方,心都还在厦门。
人物故事
侨胞回乡听“讲古”一家三代漫步玉沙坡
上周六,一位印尼侨胞带着儿女回到厦门,说要听彭一万“讲古”,解“思乡”之病。
她叫王梦,土生土长的厦门人,1997年移民印尼雅加达。
上个月,远在雅加达的王梦在朋友圈看到彭老沙坡尾开讲“蒋元枢的海峡两岸情缘”。对故乡的思念,让她热泪盈眶,“我想回家看看、回厦门看看、回沙坡尾看看”。
王梦给朝宗宫写了封信,希望有机会参加“玉沙坡讲坛”,现场听彭老“讲古”。
收到这封来自印尼的“家书”,朝宗宫管委会主任林招治立即筹划,再请彭老“玉沙坡”开讲。
王梦的老家在厦港街道,小时候她时常和小伙伴到沙坡尾玩耍,戏水、捉鱼、挖螃蟹,看渔船进进出出,看渔人忙忙碌碌。
“得知彭老再次开讲后,我的心就跟着回到了厦门。虽然沙坡尾已旧貌换新颜,但这里有我太多的儿时记忆,我还清晰地记得飘荡在港湾上海风的味道。”王梦说,如今的沙坡尾变漂亮了,也变干净了,但老港口的那种“古早味”却也淡了许多。
“玉沙坡讲坛”当天,王梦带着母亲、儿女早早来到沙坡尾,他们在沙坡尾走走停停看看,感慨良多。在朝宗宫,他们还瞻仰了妈祖圣像,并向朝宗宫致赠“玉沙福地 心永朝宗”的牌匾。
彭老开讲
郑成功两次提出“通洋裕国”
这次,彭老给她讲的是厦门港、讲郑成功。
1646年,郑成功22岁,年纪轻轻的他就有两次具有针对性并体现其战略思想的进言。
一次是3月,在延平城区(今南平市)向南明隆武帝朱聿键提出《延平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
另一次是8月,他对其父郑芝龙劝谏:“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这是“通洋裕国”战略的具体化。
“两次进言,切中时政,核心是开发海利、富国强兵,具有强烈的海洋意识和战略眼光,体现了郑成功拓展海上丝绸之路,以商养战,裕国强兵的深谋远虑。”彭老说。
有了“通洋裕国”战略思想的支撑,郑成功随即成立了山路五商和海路五商。彭老介绍,山路五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商行,机构设在杭州及其附近,主要负责采购大陆各地土产货物,运往厦门,销售东西洋;海路五商为仁、义、礼、智、信五大商行,机构设在厦门及其附近,主要负责贩运从东、西洋换回来的白银、杉桅、硝、磺、铜、铅、麻、木材等军需兼民生物资。
“当时,海路五商各拥有大海船12只,规模庞大。运作方式上,采取陆路采购、海上运销的分工模式,成功地沟通了内地与沿海的商贸往来,突破清廷的海禁政策,独享海上贸易的巨额利润。”彭老说,这种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国外市场的做法,使郑氏政权拥有牢固的经济基础。
郑成功还在传统的东西洋贸易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勾连中国与日本、东南亚各地的贸易网络。上贩日本,下贩吕宋(菲律宾)、暹罗(泰国)、交址(越南)、巴达维亚(印尼)、柬埔寨等国。可见,他是世界经济体系最初的参与者,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从中可解决军饷,免除后顾之忧。清军乃北国骑兵,不习水性,通洋有利于扬长避短,在后来15年抗清生涯中付之实践,贯彻始终,成效卓著。
西洋人每年都来厦门购买茶叶
明末清初,郑氏家族占据厦门时,厦门港逐渐发展成为通商口岸。郑成功以商养战,开辟了东西洋贸易通道,厦门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首屈一指的对外贸易口岸,出洋的航线有东洋、东南洋、南洋、西南洋4条。
后来,许多华侨从这里出发,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闯荡,海商文化随之形成和发展。厦门就逐渐成为“唐山过台湾”、“唐山下南洋”的主要渡口,是渔港、军港、商港三位一体的重要海港,外贸业、造船业、航运业都得到长足发展。“应当说,厦门港的兴盛和繁荣,主要从郑成功时代开始。”彭老说,以厦门港为中心,郑成功拓展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海上茶叶之路。
据了解,厦门是海上茶叶之路的起点。1610年,厦门商人将茶叶运到爪哇万丹,被荷兰人买去,欧洲人首次接触到茶叶。
明末清初,郑成功储贤馆谋士阮旻锡(1627年-1705年,出家后法号释超全),曾写过《武夷茶歌》、《安溪茶歌》。在《安溪茶歌》中写道: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
“诗中记述郑氏政权驻厦期间(1650年-1680年),西洋人每年都派船来厦门购买茶叶,而茶叶的价格,全由郑氏设立的牙行决定,即官方定价,不容讨价还价。”彭老说,“官牙”指官营的贸易商行,这说明,西洋人在厦门购买武夷茶、安溪茶并从厦门港运出。
爱拼敢赢,与荷兰人开展贸易竞争
出身于海商世家的郑成功,纵横于蓝色海洋之上,大力开展“东洋贸易”和“西洋贸易”,以商裕国富民,以茶利养兵,为驱荷复台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以闽南人爱拼敢赢的气魄,与荷兰人进行了贸易竞争,直至出兵收复台湾并取得胜利,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
彭老介绍,“通洋裕国”是最早的改革开放思想,具有开拓创新的历史特色。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到海峡两岸乃至海外,特别在他的家乡闽南。“通洋得有港口,那时郑成功通洋的主要口岸,就是厦门港玉沙坡。”彭老说,玉沙坡是厦门港的发祥地,既是渔港,又是军港和商港,就是在郑成功时代形成的。
为何会选择玉沙坡?“当年,郑成功在厦门玉沙坡演武场、演武池练兵,从草创的朝宗宫恭请三尊妈祖金身,随舰护军。登上鹿耳门后,郑成功即下令建庙,供奉这三尊妈祖,所以这三尊妈祖统称‘国姓妈’,分称开基妈、文馆三妈、武馆三妈。台南正统鹿耳门圣母庙以供奉三尊妈祖金身而闻名。”彭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