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体医融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启动 招募志愿者

2019-06-24 08:15:44蔡伊琳 来源: 海西晨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体育医疗融合 碰出健康火花

厦门市“体医融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招募250名病患做志愿者

志愿者在进行站式“八段锦”锻炼。记者 唐光峰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蔡伊琳)当体育与医疗完美结合,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市民大众又能从中获得什么?昨日上午,厦门市“体医融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育秀广场正式启动。育秀社区成为首批厦门市“体医融合示范社区”之一,充当起运动锻炼干预慢性病的首块“试验田”。

据悉,体医融合建设由厦门市体育局和厦门市卫健委共同推动,首批试点工作则由市社会体育发展中心、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育秀社区负责组织实施。

厦门市体育局党组书记阮敦梁、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陈文锋、厦门市体育局副局长杜新飞、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处处长王德猛、思明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许文通、思明区筼筜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龚佶、厦门市社会体育发展中心主任施丽玲、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林家仕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厦门市社会体育发展中心、思明区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思明区筼筜街道育秀社区居委会进行三方签约,通过医疗系统与体育系统紧密连接,建立“医院—社区—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四位一体的体医融合模式,开展对慢性病人群健康干预的组织、跟踪、评价、激励,达到有效改善慢性病人群健康状况的目的。

厦门市社会体育发展中心主任施丽玲表示,在育秀社区启动体医融合慢性病干预试点工作,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可为厦门市下一步做好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闯出一条新路子。

记者了解到,本次试点工作将招募250名慢性病人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作为志愿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公益性干预,将依据人群的体检指标,结合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由医疗、运动专家开具运动处方进行健康干预,同时给予干预人群线上和线下的专业健身指导,并通过定期的处方微调、干预前后的数据对比,印证健康干预的有效性。

背景介绍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推动体育和医疗深度融合,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响应开展建设“健康厦门”、建立厦门市全民健康公共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健康服务之举。

什么是“体医融合”?“体医融合”就是在医疗概念中加入体育运动的元素,用运动的手段促进健康。其主要探索信息化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方法,通过疾病筛查、运动干预、科普讲座等方式,引导更多人群参与科学运动健身,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养。

志愿者征集令

招募对象:

1.年龄在40岁-60岁。

2.疾病类型:2型糖尿病(未达到使用胰岛素控制的患者)、高血压者(130mmHg≦收缩压≦150mmHg,或80mmHg≦舒张压≦100mmHg)、在上级医院或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

3.拥有空余时间,每周能抽出一个半小时参加锻炼。

报名联系人:刘美英(电话:13459275245)

报名地址: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声音

厦门市体育局党组书记阮敦梁:“体医融合”就是把体育和医疗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共同为慢性病患者开具“运动处方”,并通过疾病筛查、运动干预等方式,建立信息化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模式。这对健康中国、健康城市建设非常重要。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陈文锋:“体医融合”是推进健康厦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通过探索“体医融合”的厦门模式,让广大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更健康、更幸福”。

反响

市民点赞“体医融合”模式

今年57岁的市民纪坤健是首批厦门市“体医融合示范社区”慢性病干预试点的志愿者之一,他为“体医融合”模式点赞。纪坤健表示,他原来有重度脂肪肝,通过运动锻炼,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对疾病的干预是很有效果的。”

据悉,纪坤健经常到市图书馆听专家讲运动康复的课程,这两年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爱上跑步后,他还参加过两届半程马拉松赛,今年还去跑了一场全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