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沿线景观 红黄粉蓝四色
绿化美化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让厦门的“第一眼”变得更美

铁路沿线正进行绿化美化。 陈育祈 摄
厦门晚报讯(记者 陈琼)如果外地游客乘坐火车来厦,那么铁路沿线就是他们看到这座城市的“第一眼”。记者近日从市市政园林局获悉,厦门的“第一眼”将变得更美。厦门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进展顺利,绿化美化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将打造有地域特色的铁路沿线景观绿化带。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厦门去年吹响新一轮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的号角,实施杭深线厦门段(含厦门北站至厦门站段)沿线整治,开展房屋整治、绿化美化、卫生治理、安全保障四项重点工作。
厦门行政范围内的铁路路径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主线部分:漳州角美站贯穿厦门市到泉州晋江站,全长约50公里;第二部分为城区部分:厦门北站至厦门站,全长约30公里,经过岛内外六区,包含两个重要枢纽车站——厦门北站和厦门站。根据《厦门市铁路沿线绿化专项设计指引》植物色调整体规划为:翔安区以蓝色调为主,同安区以红色调为主,集美区以黄色调为主,海沧区以粉色调为主,岛内段以红色调为主。
现场探访
种上多种乔灌木 打造粉妆绿廊
地处厦门“西大门”的东埔社区,月底将换上新颜迎接游客
东埔社区地处厦门“西大门”,与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接壤,厦深铁路穿境而过,该区段铁路沿线已悄然发生变化。“铁路所经地块处于社区口位置,这里原先多为违建,周边还有杂乱的野生藤蔓,且无绿化遮挡,严重影响景观效果。”厦门路桥景观艺术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昭晖说,该区段为此次重点提升区域,列车经过时属于俯瞰视野,为满足高视角的观赏需要侧重选择开花树种,并保证四季有花。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地块拆违还绿后成为带状绿地,已种植多种具观赏性的乔灌木,错落有致。多名施工人员正在忙碌,有的铺设园路,有的清运施工材料。据介绍,该地块靠近铁路的绿地设计了防护林带,以高大常绿树种为主;人行道旁以香樟作为行道树;园区中设计组团式开花群落,以粉色系观花树种为主。骨干常绿树种主要有香樟、南洋楹、盆架子、秋枫;开花树种有美丽异木棉、宫粉羊蹄甲、火焰木、大花紫薇、洋紫荆、红花风铃木。
“此次海沧区铁路沿线整治工作重点通过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等方式,以绿为主,扩大绿地面积,丰富植物配置,提升绿化品位,同时依托玛瑙产业,将环境整治与旅游文化、富美乡村等相结合,还设置游步道、休息坐凳、廊架和少量停车场等,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经济适用的粉妆绿廊。”陈昭晖说,目前绿化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他工作正全力推进,预计6月底完成,为市民游客提供休闲锻炼、观光赏景的好去处。
陈昭晖介绍,独特的玛瑙园路,斑斓的海星、鲸鱼等玛瑙雕塑,供居民休憩的廊架……社区东侧设有入口广场和特色景观标识,将利用景墙及宫粉羊蹄甲、火焰木等开花乔木营造入口热闹的氛围。
游步道与外侧人行道的交叉口为交通集散点,配置美丽异木棉、宫粉羊蹄甲等开花乔木,形成较好的视觉效果。休憩节点将设玛瑙知识文化景墙,应用闽南建筑中的五行山墙元素,即金形、木形、水形、火形、土形等五种马背山墙,向居民普及玛瑙发展历史以及鉴别方法等,并结合本土文化介绍玛瑙村的历史发展进程。
链接
铁路沿线环境
绿化美化有讲究
根据《厦门市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铁路沿线绿化美化工作按照宜林则林、宜绿则绿、宜花则花原则,通过新建绿地、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等方式,扩大绿地面积,提升绿化品位。铁路用地红线内有条件的统一种植护坡草坪、修建隔离护栏和绿篱;铁路用地红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农田林网、荒山荒坡、道路网、裸露地、闲置地及拆除违法建筑后的地段,由各区政府负责规划落实需要改造提升的绿化用地,组织实施绿化美化。
实施铁路沿线两侧绿化、充分利用“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植树造林,多种植群众能接受的果树、景观树、经济树。
加强铁路沿线已毁山体和青山挂白的修复治理,尽快恢复山体自然景观。沿线纳入规划的水土流失区,优先安排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通过采取补植阔叶林等措施,不断提升沿线景观和林地生态效应。引导沿线现有休闲农业点提高绿化水平,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美化沿线景观作用。
进一步挖掘、梳理与提升沿线原生态的梯田、湿地、村落等地景色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山水、农田、村庄等原生风景亮点。结合沿线山体绿化造林工作,确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开花与色叶基调树种搭配,形成各具特色、季相丰富的森林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