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逞英豪 跳进芦苇丛勇擒三人 见到记者时,已是耄耋之年的康老依然精神矍铄。 康仲仁是地道的厦门人,原名康忠仁,一开始加入的是国民党部队,在淮海战役中被俘后,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杭州、舟山群岛战役等,所在部队长期驻扎在浙江。抗美援朝战争后期,他随部队入朝,在朝鲜战场上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退伍回家后,他改名康仲仁。 1949年1月,康仲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被编入华东野战军21军61师181团。第61师是著名的红军师,第61师第181团、第182团是著名的红军团———在渡江战役中,第21军作为第七兵团渡江第一梯队,从右起扫帚沟左至下八甲一线渡江;在江南千里大追击中,先头部队第61师翻山越岭,穿林跨溪,兵不血刃地进入杭州市区。 在百万雄师过大江时,他隶属芜湖地区渡江的突击队。“当时听不到子弹的声音,而是震耳欲聋隆隆的炮弹声,信号弹红的青的,一个接一个。我们驾着小船,一只小船载着一个班的战士。国民党的一个炮位对我们扫射,打得桅杆断了、帆也破了。船工躲在船的后面,船就搁在南边方向的一个滩地。”康仲仁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渡江的场景。 “我们所到的地方比较平坦开阔,芦苇很多,走过去水淹到胸部位置。我跳进水里,把枪背在身后,拨开芦苇冲到对岸。我还在芦苇里抓到三个人,他们原先在堡垒里,后来重机枪坏了,就躲在芦苇里。”康仲仁说,全团他是第一个冲上岸的。“我们的战士在地势较低位置,国民党军队用棉被沾柴油点火扔下来,战士伤亡较重。我们船头用沙包作掩护架一挺轻机枪,整船只有一个人受伤了,他是爆破员,拿着炸药包要去爆破时受伤了。”谈到当时的情景,康仲仁仍然激动。 “我们冲了上去,国民党兵怕了,跑了。他们兵败如山倒一直跑,我们一直追。我们部队的任务是到杭州,要进杭州城那天,我是尖兵,和营长、连长走在前头挺进杭州。”他说,当时在他身边的营长,正是后来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的魏尚友。 康仲仁还回忆起解放杭州时的情景。“国民党飞机飞来,当时我们兵分两路躲在两旁的公路沟,等飞机飞走了我们再前进。我们进入杭州城后,在那里休整十几天,大部队到后,后方的师部驻扎在了杭州。我们是先头部队,于是又出发了。” 朝鲜战场两立功 美军炮火中传达信件 康仲仁回忆在抗美援朝战场的经历告诉记者,当时他所在的部队进入朝鲜时,美国军队驻守在海拔1200多米的山上,那里的路很危险,不能走偏,都是地雷。有天晚上换防,牺牲了100多人。 康仲仁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两次荣立三等功。其中一本立功证书上的“立功事迹”部分写道:“一九五三年七月于八九〇·二高地战斗勇敢,完成了来往送信和去前沿侦察敌情任务。” 原来,当时我军和美军分别占据了一个高地,我军有一个排部署在前沿阵地,团部有一份重要信件需要送到该排,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康仲仁身上。“美军发现了我,大炮一直打。我赶紧躲进战壕,炮声渐远赶紧跑,如此反复多次,才把重要信件送到排长手里。天黑了,原来的战壕被打平了,我迷了路,只能将信将疑顺着壕沟往回走。”康仲仁说,他直到后半夜才到达团部驻地。 “还有一次,上级派我带三个人去敌占区侦察。敌方当时派了一个哨兵站岗,四周围满了铁丝网。我们不小心碰到铁丝网,引起了一阵声响,敌炮兵一直打过来。”康仲仁说,当时他想肯定死定了,上级命令可以撤退,但他觉得不能走,要躲在敌人这边———炮打不到,人也看不到,如果回去,山烧得光溜溜的,人就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了,准死没活。到了晚上,他才带三个人回去,算完成了任务。 |
相关阅读:
- [ 05-28]陈克庆:救人,是这位“老兵”的本能选择
- [ 10-06]老兵49载守护 只因387名烈士长眠在此……
- [ 09-02]驻厦某部9月展开退伍老兵工作 老兵挥泪惜别军营
- [ 08-09]黄厝村民60多年前老照片 承载着老兵奋斗岁月
- [ 07-31]《老兵》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