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娜二十四节气古诗词音乐会将在厦门演出
东南网6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文/图) 在中国,她唱阳春白雪,无人听懂;她试着接地气,却猝不及防掉进另一个怪圈,被当做“雷人”,瞪眼睛、造型夸张、有些神神道道。
她叫龚琳娜,一度提起这个名字,都说她是“神曲女王”,《忐忑》、《金箍棒》和《法海你不懂爱》。
可在《歌手》上,龚琳娜唱了一首《小河淌水》获得本场第一名。观众才明白,原来龚琳娜唱歌那么感人动听。
其实,很多人不懂真正的龚琳娜。昨天下午,厦门沧江剧院在海沧融信华邑酒店召开“流动的时光——龚琳娜二十四节气古诗词音乐会”媒体见面会,本周四晚龚琳娜将把“24节气”唱给你听。
记者采访龚琳娜,准备的茶点也叫“24节气”,很应景,漂亮精致。边吃边聊,采访中,龚琳娜有时讲着讲着,会唱起来。那歌声,有“邓丽君”的温婉,有余音绕梁的唯美,也有“红楼梦”的清冷孤傲。
“曲高未必和寡,我相信只要坚持把中国音乐唱出来、传下去,观众会明白、接受的。”
意外走红
《忐忑》火了误打误撞成“敲门砖”
《忐忑》爆红,已是9年前的事情。
第一次唱《忐忑》,龚琳娜唱完,圈内议论纷纷,有人说:“天哪,听你这首歌,我的血‘噌’一下从脚底板蹿到了头皮顶上!”
“很难唱,很绕口,怎么会流行?”歌名是龚琳娜取的,因为觉得特别难唱,唱起来特别心慌,所以取名叫了《忐忑》。
《忐忑》火了,龚琳娜都觉得意外,她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网上疯狂转发,国内媒体的越洋电话要采访,王菲发微博称《忐忑》是“神曲”,还要翻唱。
那时,她和老锣已着手准备回国生活,做好了艰苦创业的打算。
当他们举家回京,电视节目邀约随之而来。她上了湖南卫视的跨年演唱会。“当时我想‘大咖云集的流行音乐舞台,终于有了民乐的一席之地’。”哪知道,本打算回国做民乐的龚琳娜,变身公众眼中的“神曲女王”,从民族音乐界一不留神闯进流行音乐圈。
不过,她和老锣回国之初就清楚,“神曲”只是他们意外获得的敲门砖,让她有机会回国唱歌。
遇见老锣
远赴德国创作“中国新艺术音乐”
老锣,龚琳娜的丈夫,一个特别中国的昵称,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对中国文化和音乐如数家珍,但其实是个如假包换的德国人。
他的真名叫罗伯特·佐里奇,毕业于德国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1993年来到上海音乐学院拜古琴大师龚一为师。老罗说他不姓罗,所以改为锣鼓的“锣”。
龚琳娜是在《北京谈话》音乐会上遇到老锣的,聊音乐让两人慢慢熟悉起来。“有一天老锣告诉我,德国每年会举办世界音乐节,说不定去那里能帮我找到出路。”龚琳娜只身一人,跑去德国。
音乐节上,她见到了和国内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个小城市到处都是舞台,没有豪华的衣服,特别朴素。世界各地的语言在演唱,虽然听不懂,但那里的音乐自由又真实。
在德国,龚琳娜还见到了老锣的父母。这场德国之行,潜移默化地改变了龚琳娜。
2004年,两人结婚。一年之后,龚琳娜怀孕、辞职,远赴德国。
在德国那些年,他们创作了大量被称为“中国新艺术音乐”的作品,这概念是他们自己造的,大意是指一种根植于中国音乐传统,又对其他国家音乐有所借鉴的作品。这些歌曲,既包含了一些古诗词,也包含日后声名大噪的《忐忑》。“在德国,我和老锣经常开小型音乐会,二三十个观众都是老外,就我们两个人。现场很安静,老外也听不懂我在唱什么,人又少,我觉得自己的声音都在发抖。”龚琳娜说,那时,她把唱歌的绝活都拿出来,飙高音,结果观众吓得往后退。
文化传承
普及民乐网上开课教古诗词
其实,龚琳娜从小到大学的都是民族音乐。
5岁唱歌,7岁那年考入贵阳市一个艺术团,周末、假期到各乡镇演出,也去过北京、广州、深圳,唱的是苗族、侗族、布依族以及家乡贵州流行的民歌。1988年,她第一次随团去法国演出,演唱的就是贵州民歌。
1995年,龚琳娜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毕业后去了中央民族乐团。次年,她以一曲《斑竹泪》获得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银奖。《忐忑》爆红之后,龚琳娜厌倦了一味迎合观众,她开始反思,曾设想用电视节目推广古诗词和民族音乐。但最终她发现,你想唱《静夜思》电视台不要,你唱《金箍棒》他们才要。
唐诗宋词都是中国巨大的文化宝藏,近几年,龚琳娜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古诗词音乐会和在“喜马拉雅”上教粉丝唱歌,她愿意放下身段亲近大众向普通大众普及音乐知识。“刚开始唱古诗词,朋友质疑说,你这么唱,观众听得懂吗?”在龚琳娜看来,歌者最重要的就是唱观众没听过的。
如何把中国的声音唱出来、传下去?龚琳娜每开一场音乐会,就邀请当地的少儿一起唱,现场教他们一起唱。
这次厦门的音乐会,龚琳娜将与厦门沧江剧院少儿合唱团同台献唱6首节气歌,这些歌曲既有“夜来风雨声”的静谧,也有“低头思故乡”的悠远,还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雄壮。
毕生梦想
把中国音乐唱给全世界听
龚琳娜回国后一直住在北京。但这个城市太喧嚣,2017年她和老锣搬到了大理,住在苍山上的一间房子。
那里家家有水、户户有花,有山、有阳光、有自由,老锣喜欢爬山。龚琳娜说,住在大自然里是最重要的,不会像在大城市里跑场、应酬,可以专心练歌、修养自己,声带是有限的,声音也会疲劳。“我把音乐当作我的生命,每天早上都要练习嗓子,练习唱歌。而我先生老锣一直在研究中国古老的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技巧和作品创新。”龚琳娜说。
从2017年秋天开始,老锣开始以中国的24节气创作歌曲,都是新歌,一年完成24首歌,每个月要完成2首。《忐忑》火爆后的第九年,龚琳娜“等”来了专场音乐会,唱“24节气”、唱古诗词,唱中国新艺术音乐,有中国风、中国味、中国韵。音乐会现场,是浓浓的中国风,笛子、扬琴、古筝、笙这四种中国的古老乐器是她的主要伴奏,而大提琴、手风琴仅是辅助。“我就想把中国音乐唱给全世界听。”这是龚琳娜12岁那年就有的梦想,把中国音乐唱出来、传下去,希望在国际上有更多人了解中国音乐,“唱古诗词的音乐这条路还很长,它可能打破了观众们听歌的习惯,但曲高未必和寡,观众们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接受,但没关系,我相信唱到70岁、80岁,唱一辈子观众会明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