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陈琳)人工智能种植或许很快将在厦门试用。昨日在2019年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分会场——海峡两岸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科学教育研讨会上,《闽台精致农业科研合作框架协议》等三个项目正式签约。 人工智能可以对农业种植起什么作用?在台湾嘉宾郭书玮看来,有了人工智能的介入,通过收集种植培育的大数据,可以减少人力负担,提高农业的经济价值,“我们打算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设立示范基地,引入小西红柿栽种项目,加速人工智能转化。” 这场研讨会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举行,围绕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两个关键词,两岸专家展开高峰对话。除了精致农业外,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还分别与铨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新闻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关于智能交通、旅游观光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研讨会由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市海峡两岸龙山文创园、厦门市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主办。未来,两岸将建立常态性合作平台,促进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研讨等。 链接 福建发布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 外表卡通 “感官”敏锐 采样精准 工作人员调试农业机器人。新华社发 新华社福州6月16日电 15日,福建首款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正式在中国以色列示范农场智能蔬果大棚开始全天候生产巡检,标志着福建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从研发阶段正式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 记者在中国以色列示范农场看到,这款机器人外观为白色的卡通人物,有清晰的五官和手脚,通过底部的轮子可完成360度旋转和移动,流畅地沿着栽培槽自动巡检、定点采集、自动转弯、自动返航、自动充电,如果途中遇到障碍物还能自动绕行。 “我们为这款机器人研制了多路传感器融合技术,使它拥有类似人体的五官功能。”福建省农科院数字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赵健说,机器人耳朵安装两个700万像素摄像头,眼睛安装两个500万像素摄像头,头顶安装风速风力、二氧化碳、光合辐射等感应器,嘴巴下方安装温度、湿度传感器,实现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实时采集。 据介绍,与农业物联网的传感器相比,这款农业机器人可以实时移动,不仅采集的点位更多,而且图像和数据更全面和精准。 “如果把这款机器人比作人,那它就是一个采样专家。但它的感知范围更广、类型更多、精准度更高。”赵健说,连续、详尽、庞大的基础数据,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农业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 据介绍,高质量数据采集的实现得益于机器人拥有的强大的“大脑”——边缘计算装置和人工智能识别算法,解决了海量数据传输的延时问题,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前端智能决策。 点击 可望逐步替代 农民手工劳动 通过数据积累和人工智能算法,下一步机器人能够完成深度学习,最终将帮助制定生产管理决策,比如自动判断农作物的健康状况、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等,甚至可以直接通过“仿生手”防治或采摘。“最终的目标是‘无人农场’,机器人深度参与农业生产全过程,逐步替代人力,参与决策管理。”赵健说,随着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升级换代和推广应用,可望逐步替代农民手工劳动,破解农村劳动力不足难题。 据新华社电
|
相关阅读:
- [ 06-14]闽西南首例机器人手术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
- [ 05-30]厦大嘉庚学院发布2019年招生章程 开设机器人专业
- [ 05-24]集美工业学校再获“机器人技术应用”国赛金牌
- [ 05-17]全国首例城市级5G智能物流配送机器人在厦“上岗”
- [ 04-16]厦企奥佳华:携手以色列企业 开发应用机器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