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汇聚青春力量筑梦共同家园 第十七届海峡青年论坛举行

2019-06-16 09:00:56江海苹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文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海峡青年论坛现场。(本报记者王火炎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江海苹)昨日,第十一届海峡论坛·第十七届海峡青年论坛在厦门举行。省政协副主席杜源生、全国青联副主席奇巴图、市委副书记陈秋雄等出席。

来自海峡两岸的知名学者、社团负责人及港澳各界青年代表等500多人共襄盛举、共话交流。

杜源生表示,海峡青年论坛举办16年来,内涵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拓展,影响不断扩大,成为在两岸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交流平台,为凝聚两岸青年共识、促进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当前,福建省正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希望两岸青年抓住契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争当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来大陆、来福建追梦、筑梦、圆梦,携手同心,共创未来。

本届论坛以“汇聚青春力量筑梦共同家园”为主题开展“1+4”活动,举办主旨论坛和第十一届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第三届两岸青年公益说、第二届两岸青年人才论坛、2019两岸青年科技创新论坛4个子论坛。

昨日上午还举行了闽台两地青年社会组织缔结友好社团仪式,并对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获奖者等进行表彰。

【同步】

台湾青年分享“融陆”故事

“跨过海峡,勇敢开始。”“在血脉相连的土地上开出最美的蔷薇。”“双手不要怕沾泥,要破釜沉舟离开温室圈,开疆拓土越挫越勇。”……

在昨日举行的海峡青年主旨论坛现场,无论是上台分享经验的台湾青年代表,还是台下的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获得者,他们从登陆、扎根、发展、融合四个方面,“接地气”地讲述自己在大陆追梦、筑梦及圆梦的“融陆”故事。

福建平潭台籍幼教老师、第十六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亚妏,讲述自己在平潭推动闽台幼教融合发展的生动故事;在厦台湾青年侯彦志,讲述自己来到大陆的初心,如何用涂鸦赋予传统陶瓷新的生命力,从而成功创业的故事。“这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让大家讲述各自的故事,推动彼此认识和理解。”参加论坛的嘉宾郑博宇说。

本届海峡青年论坛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接地气。通过生活在身边的普通台湾青年,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体现论坛的亲和力和人情味。二是聚人气。邀请近百家两岸青年社团参与活动,涵盖创业、公益、交流、文化等各类青年社团,约1000人参与相关活动。三是打基础。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聚焦基层青年群体,夯实社团对接交流的基础,共同为基层青年提供更多服务和帮助。

【声音】

台湾青年林欣德:

大陆发展前景广阔

台湾青年租住公租房,是厦门市在大陆率先提出并落实的惠及台胞的措施。来自台湾台中的青年林欣德是首批享受到这项利好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对于来到大陆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位“引路人”。第一次参加海峡青年主旨论坛的林欣德告诉记者,论坛让更多台湾青年全面了解大陆的惠台政策和相关资讯,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机遇。福建启动的“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对台湾青年创业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不仅能学到更完整的创业知识,还能认识更多的台湾创业青年伙伴。

“从去年开始,我选择在厦门创业,正致力于为两岸汽车企业提供商务咨询服务。”林欣德认为,大陆发展前景广阔有目共睹,不少新兴行业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有很多机遇。建议想到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不要冒进,要有正确良好的判断,具备足够的竞争力,才能立稳脚跟。本报记者江海苹

台湾青年陈光中:

来大陆发展要先接地气

来自台北,拥有材料工程博士学位的陈光中选择落地厦门创业,转型卖“比萨”。

谈起来到大陆,陈光中表示:“我应该更早一些来到大陆,这里充满活力和机会,一切皆有可能。”陈光中祖籍厦门同安丙洲,在宗亲和朋友的帮助下,多次来厦考察市场,最终选择用自己的知识研制自动旋转的“电子窑”,助推烤比萨量产。

陈光中还说,厦门离台湾很近,“小三通”非常方便,在厦门创业又有优惠政策。因此,建议选择外出创业的台湾年轻人优先考虑来厦门。同时,他提出自己的建议,来大陆的台湾青年,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最好是先到大陆就业再创业,要先“接地气”,了解大陆的就业环境,先当“员工”进行适应,再考虑未来的发展。本报记者江海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