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海沧:从经济到全方位,融合发展越走越宽阔 海沧既是两岸交流的排头兵、先行者,又在两岸交流的时代潮流中不断发展壮大。 设立于1989年5月20日的海沧台商投资区,推开了台商大规模投资大陆的大门。翔鹭、正新、佳格等一批台资企业纷纷落户海沧,为海沧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08年5月,台塑集团在大陆的第一家医院——厦门长庚医院也正式在海沧开业。 在加强两岸人才交流、将台胞纳入人才体系的同时,海沧还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搭建了与台湾人才、团队对接合作的平台,尤其是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园,吸引了多个两岸工程师共同组成的团队。 在融合发展大潮中,海沧肩负使命、勇立潮头。2006年开始,顺应两岸和平大势,海沧与广大台胞台企之间的合作,也从经贸合作进阶为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交流。 海沧是台湾地区第二大民间信仰——保生大帝信仰发源地,“开台第一人”颜思齐也是来自海沧青礁村。海沧迄今连续举办了十二届的保生慈济文化节,参与的台湾民众超过100万人次。另外,在海沧开展的两岸汉字节、两岸斗茶节,也成为两岸民众交流的重要文化平台。 发轫于长庚医院志工服务队的两岸义工联盟,如今已成为一支登记成员4万多人、活跃成员300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伍。 海沧陆续制作的大型历史纪录片《开台王颜思齐》、《海洋赤子周起元》,在海峡两岸热播后引发热议。好评如潮。目前,《南侨诗宗邱菽园》正在拍摄中,完成后又将为广大观众带来新的惊喜。 在你来我往、全面深化的交流合作格局中,海沧的各项事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014年8月,海沧与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在海沧开展社区营造试点。项目结束后,台湾社区规划师李佩珍主动提出留任,专门驻点青礁村院前社,将台湾社区营造的理念和经验结合在地实际,实现了“空壳村”向“闽台文化交流村”的转变。一时间,院前社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之一。2016年9月,李佩珍又在青礁村的芦塘社展开新的探索,将有200多年历史的“光裕堂”,重新修缮利用,开办成了“四点钟学校”,践行“先造人、后造物”的乡村治理理念,成为广大海娃的养习“加油站”。 李佩珍的成功实践,为海沧对台湾经验在地化、台湾社区规划师工作在地化坚定了信心,于是有了2017年、2018年增聘两批台湾青年,担任社区主任助理,赋予他们参与编制和执行乡村振兴规划、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推广志愿服务、协助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协助组建乡村产业合作社等职能。 这些台湾青年,在乡村治理、乡土文化资源挖掘、志愿服务、弘扬耕读文化、两岸宗亲往来等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办讲堂、建广播站、筹办幸福食堂、举办两岸小学生夏令营、开展两岸京剧交流汇演等等,赢得了海沧居民的广泛认可,成为了“新海沧人”。 |
相关阅读:
- [ 06-14]来海沧这座公园 重温开台历史
- [ 06-14]北师大海沧附校举行小学毕业研学旅行
- [ 06-14]著名作家唐浩明在厦开讲曾国藩家训 点赞海沧文化传承
- [ 06-14]厦门海沧区电子信息产业1-4月产值超60亿
- [ 06-13]@所有海民,群众安全感调查即将开始,请为海沧代言、点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