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本网原创 > 正文

厦门海沧台助3.0版进入实体运作 两岸融合发展提档升级

2019-06-15 11:07:21卢超颖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两岸顶级“大咖”加盟

海沧台助3.0版阵容豪华

展开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的专家顾问团队名单,让人眼前一亮。在这份名单上,有不少享誉两岸业界的名字,聘请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先生为首席顾问;聘请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社会治理、文史传承等领域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

据悉,基金会的宗旨和职责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公益精神,集聚两岸智力资源,搭建两岸城乡发展工作交流平台,综合两岸学术知识与实践经验,促进两岸学术界和民间基层的交流互动,推动两岸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社会治理与乡土文化保护传承、产学交流与人才培训等工作的跨领域合作。

基金会推选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厦门经济学会会长李文溥担任理事长;聘请台湾大学城乡发展研究基金会原规划师李佩珍为秘书长;聘请一批两岸青年担任城乡助理规划师和社区营造员。

6月11日,基金会理事长李文溥向首席顾问王澍教授颁发了聘书。王澍教授对基金会的设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将为两岸城乡发展,特别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尽心竭力。

正如海沧区委主要领导在今年4月两岸乡村振兴与青年发展论坛上所指出的,该基金会的成立,是海沧在总结过去五年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工作的基础上,推出的台助3.0版。2014年,李佩珍一个人加入海沧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是海沧台助的1.0版本;2017年、2018年陆续又有40几位台湾青年加入,以一个团队的方式在海沧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是海沧台助的2.0版本。

据了解,海沧区本意是要与成立于1990年的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不巧的是,该基金会已于今年初休会。该会致力于乡村与都市的规划设计,通过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共同生产出一套社会文化知识系统,以此作为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参考依据。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的成立,是对台大城乡发展基金会“先造人、后造物”理念的持续,这些理念从台湾传播到海沧,就像一颗种子不惧风雨,来到大陆生根发芽,顽强生长。

海沧台助3.0版更具生命力

对台湾青年吸引力加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回归解决乡村的问题已成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重点。

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海沧基于台湾乡村治理经验的成功落地和新时代要求,在制度和方向层面优化顶层设计,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搭建一个更为专业、广阔的工作平台,成立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

事实上,基金会的前身——海沧台胞社区主任助理,便体现了它的双纬度,既是台青发挥作用的平台,也是台青自身成长的平台。前阵子,一位去年入职台青的母亲专程打电话过来表达她对海沧的谢意,因为她感到曾经最让她放心不下的孩子,在这一年里成熟了很多,感谢海沧的包容,给予孩子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李佩珍说,院前社从“空壳村”向“闽台文化交流村”的成功转变,以及芦塘书院四点钟学校的开办及推广,得到了海峡两岸民众的极大反响,他们认为这些做法很有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金会成立后,我们的平台更广阔了。”李佩珍很开心地说,接下来,基金会要对现有的台胞主任助理等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盘整、培育,让大家更加适才适用。尤其是通过庞大的专家团队,大家有了更多的经验和专业辅导,可以提高工作效能,有了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据了解,该基金会的合作业务将向全国推广,以强化基金会的造血功能。同时,让基金会成为台湾青年了解大陆的重要窗口,让海沧成为广大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桥头堡、首选地。

台湾中华新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著名作家杨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台湾青年来海沧工作的意愿。为此,基金会可以通过更多台湾青年的努力,让台湾的乡村治理经验,在大陆得到有效推广,不断推进两岸民众之间的融合发展。

此外,在此次“融合发展的海沧探索”主题论坛上,海沧城建集团与台湾“中国时报”交换文本协议,将联办“第40届时报文学奖暨金沙书院散文奖”,这是“华人文学第一擂台”时报文学奖首次落户大陆;海沧区卫计部门与台塑集团厦门长庚医院开展两岸融合社区健康促进项目合作,引进台湾医疗专家担任社区医师,这一模式尚属大陆首创,可让海沧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台湾优质的医疗资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