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来“台湾智囊”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集美区携手台湾顾问机构打造“卓越创新中心”,深化两岸产业融合发展 集美区借助台湾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精益生产。图为台企新凯复材生产线。 (林志杰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应洁 通讯员 刘惠玲)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集美不断深化对台合作交流、推进对台经济产业深度融合。为进一步服务台商台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2年,厦门集美区率先与台湾最具专业能力和规模最大的产业顾问机构——(台湾)财团法人中国生产力中心合作建立“卓越创新中心”,借助台湾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通过组织参观台湾标杆企业、开展培训课程、与企业“一对一”进行诊断、辅导等方式,协助集美的台企、制造企业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实现精益生产。 如今,集美的“卓越创新中心”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智囊”,进一步激发了区域经济的动能与活力。这种由政府牵线搭建平台,引入台湾产业顾问机构为企业提供辅导、促进两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在厦门乃至全省都是一次创新。 一对一“看病” 帮企业找问题挖原因 “卓越创新中心”位于集美创业大厦四楼,这里靠近集美新城、紧邻台商投资区,有需要的企业可以随时上门“就诊”,及时获得“一对一”的诊断和辅导。 新凯复材是一家专门研发制造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台企,也是参加诊断、辅导的企业之一,至今已经连续辅导了四年。数据显示,新凯复材在接受辅导的第一年,生产效率就提升了14%。 中国生产力中心智造业事业部协理吴肇懿告诉记者,在集美已经有包括建霖工业、立林科技、谊瑞货架、宇龙机械、康柏机械、海莱照明等43家企业接受诊断,辅导案例达61件。 来自台湾的辅导顾问罗志杰不仅有着资深的企业实践经验,也有丰富的“诊断”辅导经验。在他看来,辅导企业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精准”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真正到源头去解决问题。 此前,一家制造类企业在接受诊断时,提出“用工难”的问题。罗志杰和团队在深入车间、人事部门、管理层多方调研后发现,这家企业缺工、离职率高,竟源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 “我们发现,这家企业对于‘良品’的标准没有一致的认定,这就导致了生产员工和品检员在判断是否为‘良品’时容易出现分歧,而较高的次品率导致生产员工赚不到钱、进而离职,这才是用工难的症结所在。”罗志杰说,经过这次辅导,他们帮助集美这家企业梳理、明确了产品标准,并且用图片的形式把标准形象化,减少主观认定空间。同时,辅导团队还帮助企业完善了培训计划,缩短了员工“上手”的时间,让一线生产人员不再因为次品率高而收入减少,真正帮助企业留住了员工。 |
相关阅读:
- [ 06-13]捡到手机兴奋盗刷 夫妻两人被厦门集美警方拘留
- [ 06-12]集美区卫监所开展监督检查 严把两岸庙会卫生“安全关”
- [ 06-11]“爸”气十足 趣味同行 --父亲节集美区职工亲子趣味跑
- [ 06-11]集美一门诊部9种检测试剂过期 已被立案调查
- [ 06-11]集美区召开全区海域禁止水产养殖综合整治誓师大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