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打出政策组合拳,厦门发力新能源车普及

2019-06-12 15:34:51林泽贵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以公带私 公私领域推广不平衡

厦门缘何力撑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在厦门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看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发展是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有机结合,将引导民众绿色出行,降低城市整体碳排放量,打造便捷、高效、绿色、安全、智能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与国内其他地方一样,厦门也是将公共服务领域作为重点推广领域,不断加大新能源车在城市公交、环卫、物流、邮政等公共领域推广应用力度。仅2018年,厦门市就更新投放884辆纯电动公交车,比省里下达的任务超额109辆;更新投放652辆纯电动巡游出租车,新增投放纯电动网约车2114辆。截至2018年底,全市巡游出租车100%为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2019年,厦门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更新投放一批纯电动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加大新增网约车电动化比例,同时加快充电桩建设,为更多新能源汽车投放运营创造有利条件。

与公共服务领域风生水起的画面不同,新能源汽车在私家车领域的推广却相对乏力。据了解,在厦门每年上万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量中,私人领域占比仅不到20%,远低于深圳的41%。

“对于新能源汽车,在2020年前的前期推广中,公共领域及行业客户应该是重头。”曾国城说,在公共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充电设施的建设,将有效带动新能源汽车在私家车领域的推广。他认为,通过在公共领域及行业客户中的推广,将带动更多人体验、换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公私领域推广不平衡的现象自会逐渐化解。去年以来,厦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量的差距已经逐渐缩小。

痛点待解 “大众化”使用尚需时日

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就推广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的初衷来看,新能源乘用车大规模普及的基础必须是以个人用户为主体。在业界看来,新能源汽车在私人领域的推广,第一难主要就是充电不便。

电动汽车使用者刘先生表示:“价格实惠,开起来安静,方便停车,最主要的是能耗少。”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电动汽车每行驶100公里只耗电12千瓦时左右,不到10元,而烧汽油差不多要近百元。

唯一不便的,就是充电问题,每次为了充电都得大老远跑到公共充电场站排队。他认为,即便再好,一个充电不方便就足以减慢新能源车推广普及的步伐。

尽管“车桩相随”带动了充电桩的建设,但厦门在充电桩的布局上不太合理。从已建成的充电场站分布看,岛内占63%,岛外占37%;从充电桩数量分布看,岛外占62%,岛内占38%。“这样的布局,公共行业客户充电都有点不方便,个人客户就更难了。”黄南星说,厦门要求电动汽车销售企业在售车时要随车按1∶1比例配装充电桩,新建小区都要配备建设充电设施,但老旧小区受限于物权、电力容量、空间有限等因素,充电设施的配套基本很难。他认为,这个痛点亟须相关各方共同破局,新能源汽车“大众化”的时代才能真正到来。

里程焦虑也是新能源车推广的一个痛点。“因为政策优惠,很多人想购买新能源汽车,但可能一次出远门的旅行就可以打消他们因省钱而买电动车的念头。”曾国城说,目前已有车企推广“换电”模式,但这个模式目前尚属于高端客户。

车辆的估值、保值,也是影响私人购买意愿的关键因素。“新能源汽车技术还不成熟,更新迭代非常快,续航水平不断提升,可能你买的车过个两年就不怎么值钱了。”一位业内人士说,随着更多新能源产品的出现,消费者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政策导向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很好地带动了私人消费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比如,厦门提出政府在路权上给予倾斜,在限行区域及限行时段上,享受比普通货车限行规定更为宽松的管理措施,如出台汽车限购限行等政策,新能源汽车不列入限制范围等,都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总之,要撬开新能源汽车的家庭市场,除了以公用带动私用,壮大充电能力外,新能源汽车还应在降低成本、提高续航水平等方面取得突破。另外,还要探索更多推广路径,如开展新能源汽车租赁等,增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信心。”厦门市工信局节能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厦门将紧跟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步调,以公共服务领域作为突破口向全社会不断延伸。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