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直通大海的商业街!民俗专家带你细品近百年历史的厦门中山路
东南网6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文 常海军/图)有人说,中国有多少城市,就有多少中山路。听着有些夸张,但细数一下真不少。
厦门中山路,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条直通大海的商业街,它对于厦门来说,就像是南京路之于上海,春熙路之于成都一样。
82岁的民俗专家郭坤聪,一直住在中华片区。最近,他带着记者重走中山路,一步一步品读这条近百年的老街。
1 一提及厦门就会想到中山路
曾有人做过统计,全国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道路有三百多条,其中叫中山路的道路占了一半以上。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中山路?答案是毫无疑问的,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
厦门的中山路,始建于1925年,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条直通大海的商业街,全长约1.2公里,享有“中华十大名街”、“南洋风情商业街”等美誉,更有“厦门商业活化石”之称,是厦门保留较完整的展现近现代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
“一提及厦门,就会想到中山路,好似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银座、香港的中环、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郭老说,中山路代表了厦门的繁华、富有和时代韵律。
2 骑楼建筑大多都是华侨投资兴建
厦门的中山路,一头连着“厦庇五洲客”的宾馆大厦,一头连着“门泊万顷涛”的碧波大海,与海上花园鼓浪屿遥遥相望。
郭老在中华片区生活了一辈子,对这里的一切,了如指掌。“这条街左右两边的骑楼,大部分都是华侨投资兴建,是厦门建筑文化的代表,前店后坊,二楼以上是住房。人们就在骑楼外泡功夫茶、聊天、看戏,下雨天也不怕。”漫步中山路,郭老指着两侧的骑楼,侃侃而谈,
对厦门人来说,中山路有着无法复制和取代的地位,这条古老街巷见证着厦门岛的发展与变迁。中山路拥有小走马路、陈化成故居、中华第一圣堂等众多人文古迹。南洋骑楼建筑、流光溢彩的LED夜景、琳琅满目的各色闽台特色小吃和回响在小巷街坊间的古老南音,构成其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
这里也吸引了诸多电影前来取景。比如,电影《疯狂的赛车》中的自行车赛主赛道便是在中山路一带取景。
3 清末就有雏形,见证百年风云
“这条街在厦门古城的南门外,从明、清、民国一直到新中国,厦门这一大段历史,中山路都‘见证’了。”郭老说。
中山路的最初雏形始于清代。郭老介绍,中山路自北向南分为两段,北段起自厦门城内的水师提督署(今市公安局)门前至思明南路;南段起自思明南路到海边。北段大致为南北走向,南段折向西南。
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版的地图可以看出,至少在清代晚期,中山路北段的大部分街道就已经存在,当时称为衙口街;而南门外的一段街道也已见规模,南段也具有基本走向。
到了1920年,厦门道尹陈培辊、地方士绅林尔嘉等倡议填平港叉、修筑马路、填地造房、建设市区、改善交通、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他们设立“厦门市政会”和“厦门市政局”,分别负责规划建设厦门城市市政道路和执行施工。
“当时的规划设计厦门马路为‘四纵一横’,中山路就是规划中的一纵。”郭老说,开发建设大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修筑了中山路北段,起于今市公安局、新华路路口,止于今思明南路路口,长550米,基本是对旧有街道的整修和拓宽;第二阶段是修筑了中山路南段,起于思明南路路口,止于海边(今鹭江道口),长650米。1925年,经过对路面的整修,正式取名为中山路。
关于中山路的名字,也曾多次改名。最开始叫树庄路,后来改过中华路、中山路;日伪时期,中山路改名为“大汉路”,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名。1966年又改为“东方红路”,1980年10月1日复名中山路。
这些历史遗迹还看得到
厦门华侨银行
厦门华侨银行位于中山路西端,萌芽于1877年在厦门批立的批馆。华侨银行早已迁出,但老华侨银行至今保持着骑楼外观,“华侨银行”四个红字依旧醒目,透过紧闭的大门,可以看到空空的柜台。
华侨银行
小走马路
小走马路原是一条不知名的山路,郑成功在此练兵时经常在路上跑马疾驰,老百姓便把这里叫做小走马路。如今小走马路前设有一个舞台,每逢周末和节庆假日,这里都将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文艺表演。
小走马路
升平路
中山路边上有一条分叉路,叫升平路,古名番仔街,附近原为洋行集中地,闽南人称洋人为番仔,此街因此得名。五口通商后外国商人陆续来厦经商,开办洋行。据光绪年间的历史资料记载,有名的洋行有汇丰、怡和等。斗转星移,现在的升平路已变成一条民巷,但尘封的历史都被镌刻在一个石碑上。
局口街
中山路西段路口处有一棵大榕树,大榕树下是厦门非常有名的局口街。局口街的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日伪时期和国民党时期将警察局设在这里,故称局口街;一说古时在该处设有火药局而得名。当时分有内局和外局,福建水师后营守备署曾设于此,还有古董瓷店、茶馆、国画裱坊。现在的局口街变成了女人街。
局口街
天仙旅社
天仙旅社是厦门最古老的旅馆之一,1933年由新加坡华侨吕天保创办,1936年12月30日著名诗人郁达夫来到厦门时,就下榻于天仙旅社432房。他为厦门天仙旅社特刊作序,与吕天保及当时的文化界人士合影,并将照片收录在《郁达夫全集》第四卷卷首。同其他中山路的建筑一样,旅社完整保持着原来的外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