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畅景美 奏响绿色发展旋律
翔安区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细长的九溪犹如一条蜿蜒向前的长龙。通讯员 朱毅力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余庆东)湛蓝的天空下,九溪犹如一条蜿蜒向前的长龙,在郁郁葱葱的青草地里时隐时现。这条奔流了千百年的溪水,就是翔安人的“母亲河”。曾经,因企业废水乱排等因素,导致九溪溪边人烟稀少。随着小流域整治成效的显现,如今,九溪流域周边成为厦门翔安新的网红拍照点。
这样的变化离不开“河长制”这一水资源管理制度,还折射出翔安区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开展安全生态水系、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决心和行动力。据悉,目前翔安区已全面完成东溪金柄溪、九溪莲溪、内田溪等河段共计12公里的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建成塘头、内头等4个流域生态景观工程,浯溪、九溪、东溪、龙东溪流域规划设计方案也基本完成,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目标。
小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浯溪位于翔安区马巷镇东南侧,东接翔安污水厂出水口,经蔡浦村东侧向西流入东坑湾,全长超1.8公里。如今,这里建起了浯溪湿地公园,还成为水质稳定的治理“样板工程”。
溪流能保持得这么美,是因为“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为切实强化河(湖)长履行职责,扎实推进河湖综合治理,进一步带动全民治水,接受社会监督,翔安每条小流域的堤岸上,都竖起了一块块醒目的“河长制公示牌”。按照要求,各镇街双河长、河段长每周至少需要巡河一次。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同区委效能督查办成立工作督查组,每周分成三个小组对辖区河湖开展明察暗访、效能督查。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5月20日至26日,各镇(街)双河长巡河10人次,河段长巡河46人次,共计56人次。
严格的巡查机制能带来实效。据悉,自《水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翔安区地表水重点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度省控溪边后监测点5次监测全部达标,其中3次达到地表水Ⅴ类水,两次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较2017年提升40个百分点。2019年1月—4月水质稳定在Ⅳ类,优于水环境功能区标准。
生态环境优化提升
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以来,翔安辖区内溪水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功能也得到了修复。记者了解到,去年翔安区全力开展流域两侧500米范围内规模化家禽养殖和全区牛蛙养殖清退。截至去年7月底,全区完成清退家禽养殖161户、牛蛙养殖849场,彻底切断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我们周末经常带孩子回来溪边走走,骑行、拍照、散步都不错。”不少在外工作的居民,都喜欢晒晒家门口的溪流美景。据了解,近年来,翔安区结合流域周边自然生态管理,建设了湿地水塘、亲水平台、景观水岸、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配套设施,形成可骑行、可步行、可亲水、可观景的游览路径。按照计划,2019年底,翔安将完成安全生态水系建设69.658公里。
促进产业有机融合
水清、景美还不够,能否促进群众增收才是硬道理。为此,翔安区依托流域周边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进一步促进“种、养、加、休闲”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协会+企业+合作社+中介+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将生产、加工、服务三产有机融合。
其中,翔安重点推进香山农业公园建设,初步串成休闲农业区域观光网,年游客接待人数超过5万人,有效拓展了群众增收渠道;此外,同步推进中厦现代化种苗、荣杰园台湾水果观光园等第二批12个现代都市农业项目,涵盖种植业、种苗业、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