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 利润薄、存货少 有些老字号业务重心仍在线下 不过,上线外卖平台,并不是老字号转型发展的万能方法。黄则和于2017年6月入驻外卖平台,至今其单店外卖月均订单量仍维持在100单左右,没有明显增长趋势,业务重心还是在线下。“现在是‘佛系接单’。”黄则和线上业务负责人蔡菲菲说,黄则和没有专门负责打理外卖的团队,现在堂食经理兼顾外卖,到了用餐高峰期,经理一忙,外卖有时会“漏单”。 老字号不主推外卖,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太薄。“老字号本身主打亲民实惠、薄利多销;上线外卖平台后,老字号想保持价格不变,但平台要抽成,办活动也需要经费,利润就更低了。”蔡菲菲说,她还担心做外卖会影响餐食口感,进而影响品牌口碑。毕竟“一碗热腾腾的花生汤是等不起的。” 还有些老字号虽然进驻外卖平台,但其产品看上去并不那么适合外卖平台“即食需求”的属性。阿吉仔今年1月进驻“饿了么”,上线了馅饼、凤梨酥、礼盒等产品,单店月均订单量维持在几十单。阿吉仔相关负责人戴伟婷说,他们目前仅将外卖作为服务本地老客户、增加品牌曝光的渠道。“很多馅饼保质期短,接近于现做现卖,每天库存量有限,如果外卖单量突然增大,会面临断货问题。” 另一家老字号邵子牙由于受限于配送区域,只能暂时把分店的贡丸、鱼丸等产品放到外卖平台上,目前月均订单量也不高。“现在是火锅料淡季,大家会不会通过外卖平台下单买生食,还要等冬季再看。”邵子牙负责人邵渊源说。 【相关】 探索“外卖店”模式 部分老字号门店谋求“瘦身” 一些老字号品牌看重大流量外卖平台带来的品牌曝光——如今,这些外卖平台聚集着年轻消费主力,上线平台后,能让老字号离年轻人更近一些。“对‘1980烧肉粽’这样的老字号来说,外卖平台已成为重要的品牌展示平台,能让更多的‘90后’‘00后’了解厦门的老味道。”庄华萍说。 除此之外,外卖平台长期沉淀的消费数据,也成为老字号经营决策、新店选址的重要依据之一。“比如,我们通过后台看到,某个区域平均客单价相对较低,之后该区域新开的门店就会以外卖为主——堂食面积只要以往的2/3,甚至更小。”庄华萍说,日常的外卖销量数据也很实用,“是肉粽加丸子汤卖得好,还是肉粽加燕皮扁食更受欢迎,一目了然,以便我们及时调整。” 不仅是“1980烧肉粽”,在外卖上初尝甜头的老字号,都开始有了“瘦身”发展“外卖店”的想法。“不排除我们会开出更小的门店,专门做外卖。”万鹏飞说。厦门老字号协会秘书长杨毅透露,目前一些适应外卖经营的老字号,正在探索发展“外卖店”模式——更贴近社区居民、堂食面积更小,以做外卖为主。这是老字号门店前所未有的一场“瘦身”。 【声音】 加强产品研发 培养年轻客户 厦门老字号协会秘书长杨毅认为,发展外卖是老字号转型的门路之一,老字号、外卖平台可以合作共赢。一方面,由于部分老字号主打低价实惠、薄利多销,多年来坚持价格不上涨,其微薄利润难以承受高抽成,建议外卖平台适当考虑老字号的惠民文化,针对老字号给予更多入驻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老字号自身也应加强产品研发,推出高附加值、高客单价的新产品,培养新的年轻客户,提升销售额。 |
相关阅读:
- [ 05-22]厦门:保护+扶持,擦亮老字号招牌
- [ 04-16]首批113个拟认定核定“厦门老字号”商号公示
- [ 04-12]到底谁是“厦门老字号”? 113家商号昨公示
- [ 03-26]“猫爪杯”一杯难求带给老字号的启示
- [ 02-18]厦门市食安办“月月十五查餐厅”行动走进老字号餐厅后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