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居民回家路 点亮农村新生活
新店镇推进“农村亮灯工程”,已在32个社区安装2.3万盏“无杆式”路灯
厦门晚报讯(记者 戴舒静 颜梅丽 通讯员 谢跃辉)夜幕降临,新店街头的路灯一一亮起。除了这些高杆路灯,亮起的还有农村社区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的一盏盏小灯。它们虽然个头小,但亮度不减,它照亮的不只是居民的回家路,也点亮了农村新生活。
“农村亮灯工程”是厦门翔安新店镇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目前,新店镇已在32个农村社区安装了2.3万盏“无杆式”路灯,切实解决广大农村路灯照明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进展
在全镇推广“无杆式”路灯安装 已有32个农村社区“亮灯”
夜幕降临,新店镇东界社区内,安装在门前屋后的路灯一一亮起。居民有的搬把椅子坐在门口纳凉,有的聚在一起泡茶“话仙”,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
新店镇村建办副主任翁莉萍说,前几年,通过“美丽乡村”、“以奖代补”、为民办实事等项目的建设,新店镇已建成农村路灯8370盏,大部分分布于34个农村社区的主要道路,平均每个村(居)拥有239盏路灯,有效改善了村(居)内主要道路的夜间照明条件。
然而,位于村(居)内的老房旧巷,一到晚上基本仍是一片漆黑。很多老人入夜后都不愿出门,万不得已时只能打着手电筒,摸着外墙缓慢行走,十分不便,稍不注意就可能会跌倒受伤。
为了方便农村居民夜间出行,从去年10月起,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新店镇在全镇推广“无杆式”路灯安装法,开展农村亮灯工程建设工作,照亮了居民“最后一公里”的回家路。
新店镇首批申请安装路灯1.7万多盏,第二批为6497盏。目前,全镇34个农村社区已有32个全部实现安装。剩余的珩厝和下后滨两个社区也在积极申请。据统计,目前报上来的第三批也达到了2527盏。
变化
收起用了几十年的手电筒 老人晚上也能放心出门
“原来有一些居民没想通,但看到邻居家的灯亮起来后,也积极地申请。”新店镇钟宅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洪小林告诉记者,起初居民主要担忧的是电费问题,但得知这种路灯一年电费只要20元左右后,他们心里的包袱都放下了,纷纷申请。
据洪小林介绍,经过前两批的申请和安装,目前社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了路灯。一到入夜,社区内外都亮堂堂的,居民经常夜间串门拉家常,邻里感情越来越好。而孩子们晚上也能在家门口玩耍。最让人欣喜的是,一些以前很少在夜间外出的老人,如今晚上都喜欢出来走走。
“自从我帮爷爷申请安装路灯后,他用了几十年的手电筒终于收起来了。”钟宅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洪小林说,以前没装路灯,他的爷爷奶奶晚上几乎不出门,如今他们经常到他家看看孩子们,一家人开开心心。
成效
盗窃案件同比大幅下降 也减轻了护村队的巡逻压力
亮灯的巷子不仅照亮了居民回家的“最后一公里”,也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
钟宅社区周边有很多工地,社区内居住的外来人员也不少。但是社区完成亮灯工程后,入室盗窃案件鲜有发生。
据新店镇综治办统计,从去年底首批路灯安装后,全镇的盗窃案大幅下降,特别是在春节前后,案件同比前一年12月的47起,下降到26起,今年2月份则更降到18起。而年后几个月虽然有所反弹,但比起以往同期,依然呈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从这些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路灯除了照明的作用外,同时对不法分子有震慑作用,可以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新店镇村建办副主任翁莉萍说,各个社区的主要道路以及部分居民家门口都安装了监控,但入夜后光线较暗,如果不是夜视高清监控,不一定能捕捉到不法分子的行迹。而有了这一盏盏路灯,不法分子无处躲藏,发案量自然就下降了。
“有了这路灯的帮助,护村队的巡逻压力也轻松了一些。”钟宅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洪小林说,现在新店每个社区都有护村队,入夜后,队员们都会借着摩托车车灯和手电筒的光线巡逻。如今,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有路灯,他们巡逻起来一目了然。有形迹可疑人员,一眼就能瞧见。
特写
可自动亮起关闭
一盏灯一年电费约20元
这批安装在农村社区的路灯,可谓功能强大,不仅让农村巷子亮起来,带给居民安全感,同时也解决巷灯安装后线路杂乱、不易维护、架空线多等问题。
据悉,这种“无杆式”路灯安装十分方便,可直接安装在村民房子的外墙、围墙上,无须埋设专门的路灯杆。同时采用感光式LED路灯,可根据光线明暗程度自动亮起、关闭,无须设置开关,更不用定时开关。
最令居民开心的是,这种路灯的功率仅为12瓦,一盏路灯一年的电费只需20元左右。对于很多习惯节俭的农村老人来说,不会带来经济负担。
另外,每盏LED路灯在出厂时都自带“身份证”,标有二维码和编号。如果后期出现故障,居民可以扫描灯上的二维码,直接联系售后平台,厂家会派专人定位前来维修。当然,居民也可以直接拨打售后电话,报上编码,也可享受售后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