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苔”听起来不错 却不美丽 天气炎热,筼筜湖水面黑乎乎的东西就是它,清理起来颇麻烦 厦门晚报讯(记者 谢雨真)进入夏季,在天气炎热尤其是光照强烈的时候,筼筜湖的湖面会冒出黑乎乎的东西,一团一团的,数量还很多。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市民的猜测有很多种:垃圾、油污、黑泥等。昨日,记者采访筼筜湖管理中心,解开了它们的秘密。 探因 天气炎热加速浮苔形成 气温低的冬季则较少看到 筼筜湖管理中心与厦门大学团队研究后,给这些“黑乎乎的东西”起了一个不错的名字——“浮苔”。 筼筜湖承担了厦门岛三分之一面积的防汛排洪重任,泄洪的同时涌入了大量的泥沙、枝叶、垃圾等污染物,这些富含有机质的污染物常年在湖底沉淀、分解,不断消耗底层水体的溶解氧,造成底层水体严重缺氧,底泥发黑发臭。而底泥中又生活着数量极为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在缺氧环境下,这些微生物不断厌氧发酵产生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底泥发酵产生的气体不断扰动底泥,碰到合适的条件就会变成“浮苔”上浮到筼筜湖水面。 筼筜湖管理中心技术质量科工作人员说,夏日来临气温升高,加上光照充足,让湖水的温度跟着升高,加速底泥的发酵,所以浮苔会快速冒出水面。而在气温低的冬季,则比较少看到浮苔。 还有一种情况是,泄洪时排洪沟内的大量淤泥冲入筼筜湖,加上湍急的水流将湖底一些淤泥带上水面,从而形成水面浮泥。 清理 用细网打捞或就地打碎 及时清淤可减少浮苔产生 浮苔清理起来可是很费劲。工作人员说,浮苔一碰就会散掉,筼筜湖的湖面保洁,是靠捞网打扫湖区的垃圾。针对浮苔,工人们需要采用网眼更为密集的专门捞网。还有一种办法是就地打散,以保证水面景观效果,特别是在保洁工作量大的时候,这种方法见效快。但浮苔破碎后溶解在水中,会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治理浮苔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清淤。比如湖明路旁边的18号排洪沟,经过底层清淤和消杀处理后,微生物会少很多,从而减少浮苔的产生。而现在,排洪沟的清淤次数从以前的一年一清,变成了一年两清,一般在非汛期进行。 目前,筼筜湖管理中心正在进行一项重要工作——生态清淤前期可行性研究。以往的清淤采取的是绞吸式清淤,在清走污泥的同时,也会破坏底层生物的生活环境。所谓生态清淤一般用气动泵清淤,可以设计清淤高度,就像吸尘器一样,清理走表面污泥,大大减少对底层生态的破坏。 名词解释 浮 苔 浮苔其实是湖底淤泥中的微生物厌氧发酵产生气体,在气体上浮过程中裹挟着有机颗粒物、底泥、藻类、底栖微型动物和微生物等,然后漂浮在湖面的凝胶状复合物。 |
相关阅读:
- [ 03-11]持续6天的降雨 让厦门水库“喝下”两个筼筜湖
- [ 12-14]厦门筼筜湖智能化管理系统升级 可为湖区“体检”
- [ 11-29]黑天鹅能在筼筜湖养吗? 专家表示不宜进行人工饲养
- [ 11-28]与周边鸟类相处融洽 黑天鹅再现身或暂留厦门筼筜湖
- [ 11-17]草地施肥先画格子 筼筜湖步道及部分草地改造项目将完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