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研究推动报刊“进店零售” 全市报刊亭6月底前拆除 厦门日报讯 (记者 吴海奎) 近日,记者从厦门相关部门得到证实:4月30日前,厦禾路沿线8座报刊亭将拆除,6月30日前,全市各区报刊亭将拆除,实现“还道于民”。厦门的报刊亭经历了怎样的兴衰历程?现状如何?这次为何要全部拆除?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最多时全市有257座报刊亭 据业内人士回忆,厦门最早的一批报刊亭,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头十年,各类都市报、休闲杂志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报刊亭也迎来了“春天”。 2000年,厦门共有68座报刊亭,此后逐年递增, 2010年达到了顶峰,共有257座。据介绍,报刊亭的经营权,一般优先给下岗工人和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而在报刊亭的“黄金期”内,通过勤劳经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活都得到了改善。 经营报刊亭近20年的林女士回忆说,1999年时,她在报刊亭的月收入是5000多元,此后月收入一度过万,“那时的收入,足以养活一个家庭”。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厦门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报刊亭出现经营者“退亭”的情况,2010年后,厦门的报刊亭数量开始逐年以5%至10%的数量下降,到2018年6月全市范围内仅存104座报刊亭。 多城市拆除报刊亭“还道于民” 记者了解到,2015年之前,厦门的报刊亭均办有占道经营许可证,且是一年一办。但是,2015年之后,随着城市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和法规制度逐步健全,相关部门不再予以办理占道经营许可证。从2015年开始,厦门逐年分批拆除违法占道的报刊亭。 这并不是厦门的独有做法,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也开展过类似行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报刊亭拆除后,将恢复路面,实现“还道于民”。 “二十多年前,政府腾出公共空间,设立报刊亭,既方便市民,又帮助弱势群体,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靠报刊亭促进就业已不太实际,而且,现在的就业渠道比以前广阔多了,社会保障体系也更加健全。”业内人士建议,作为曾经的受益者,报刊亭经营者应积极转型。 业内人士建议利用便利店卖报刊 当然,带着墨香的纸质阅读,仍有其独特的优势,不少市民对此情有独钟,如果要购买报纸、杂志,上哪儿买?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可以按年或按月订阅报刊,让发行员或快递员定期送上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网上购买。 此外,厦门有不少便利店,业内人士建议,厦门正在对标国际一流,可借鉴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先进城市、地区的做法,把报纸、杂志引进便利店,“一方面,报刊发行公司要主动和便利店寻求合作,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像支持实体书店一样,支持便利店售卖报纸、杂志等,便民利民。”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厦门已经在研究推动报刊“进店零售”的相关举措。 |
相关阅读:
- [ 03-26]将报刊亭打造成城市的文明亮点
- [ 11-06]城市报刊亭是一块文化试金石
- [ 06-28]8年消失153座 厦门报刊亭去向何方?
- [ 02-02]对城市报刊亭不能一拆了之
- [ 09-01]美国《侨报》刊厦门街头异域风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