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接地气通天道 走出文化自信的海沧步伐 4月20日上午,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在海沧慈济北宫青草药园揭牌。揭牌仪式上,我省唯一一位以青草药传承享国务院津贴荣誉的黄锄荒老师授徒传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立志成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这个由海沧区“台助”参与推动成立的传习中心,是当地众多非遗项目传习中心的其中一个,也是海沧区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大力推进闽南文化弘扬传承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海沧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对台交流融合的责任担当,落实国家“惠台31条政策”,依托闽南文化研究会的平台,营造闽南文化传承发展的群众基础和浓厚氛围,走出坚定文化自信的“海沧步伐”。 重挖掘 运用名人资源为闽南文化代言 如果说闽南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扬名世界的热土,那么186平方公里的海沧就是这朵奇葩、热土的缩影,更是闽南文化的“基因库”。以颜思齐、周起元、丘菽园、林可胜等为代表的海沧历史名人,近年来更多地与闽南文化联系在一起,广为人知。海沧区还嫁接央视等平台,将名人史料拍摄成影视作品广泛传播。其中,纪录片《开台王颜思齐》获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优作品,《海洋赤子——周起元》荣获第24届中国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这些正是海沧区加强传统文化弘扬传承的重要举措——挖掘本土名人资源,丰富闽南文化的内涵。 “可以说海沧的这项工作在全市乃至全省都走在前列。”原厦门市文化局局长、福建省旅游学会执行会长、文史专家彭一万表示,海沧的“名人”都是群众耳熟能详的乡亲,这让百姓对文化的传承更有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让这项工作更有群众基础。 与此同时,海沧区还发挥闽南文化研究会的平台作用,通过基础性的挖掘工作,让传统文化的资源生动鲜活起来:编写《红色海沧》,极大丰富了海沧的革命史料;设立青草药传习中心、筹备北宫书院,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支持沧江古镇保护性开发;装帧制作古法线装书籍,让《周忠惠公传疏》《金沙书院记》等得到很好的保护。不仅如此,研究会还组织专家学者和民间人士,深入巷弄田间,考察记录海沧的文化坐标,并整理成册。 “面对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丰富历史遗产,我们要怀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挖掘整理、抢救保护的步伐。”林合安介绍,海沧将在深入挖掘名人和历史资源的同时,推动闽南文化进校园、社区、群众生活。目前,海沧已经在着力推动歌仔戏、送王船等特色闽南文化的传承,区内一批中小学已纷纷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本课程。 |
相关阅读:
- [ 04-22]首届厦门海沧新阳河流文化节在马銮湾带状公园开幕
- [ 04-20]“包干制”志愿服务 海沧新阳街道掀绿水青山“保卫战”
- [ 04-19]厦门海沧马青路货车追尾轿车 造成连环剐蹭
- [ 04-19]厦门海沧:创新驱动开放引领 提升法律服务质效
- [ 04-19]厦门海沧区新阳街道以“包干”形式提升洁净家园行动成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