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两岸资源 传承闽南文脉 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今天海沧开幕 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前日完成换届,35名台胞成为新一届会员,为两岸文化交流再添精彩一笔 厦门日报讯(记者 张珺 通讯员 熊东帆)今天,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开幕,海峡两岸的上千名信众齐聚一堂,共同祭拜保生大帝。在此之前,两岸文化交流又迈出先行先试的一步,4月20日,厦门市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换届大会在海沧举行。35名台胞在这次换届中加入研究会,成为正式会员,他们将发挥各自特长,助力两岸在闽南文化传承发展领域的交流融合。在海沧未来海岸社区工作的台胞符坤龙当选为研究会的副会长,他表示,将力争在两岸文化资源对接、文脉传承发扬上发挥优势,有所作为。 深入贯彻惠台政策 积极吸纳台胞加入 吸纳台胞加入民间学术团体,这也是海沧贯彻国家“惠台31条政策”的实际举措。去年4月,厦门市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在厦门的台湾同胞参与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台湾文艺工作者可以进入厦门的文艺院团、研究机构任职或研学,可以加入厦门的各类文艺社团”“鼓励台湾同胞参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参与厦门的闽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申报市、区两级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同传承闽南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落实该项措施精神,发挥台胞的才能和作用,厦门市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在换届筹备工作中,对其章程进行了修改,在入会条件中增加了“在厦工作、生活的台胞可以申请加入研究会”的内容。 “相比大陆,台湾地区在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先行经验,而且台湾跟闽南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具备共通的闽南文化土壤。”新一届研究会会长林合安表示,希望通过吸纳台胞加入,借鉴台湾的经验做法,让研究会的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构建两地交流通道 弘扬闽南文化精神 海沧不仅是设立最早、面积最大、功能最强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也是闽南文化祖地之一,有“闽台文化基因库,海丝文化桥头堡”的美誉,蕴藏着丰厚的文化资源,但海沧同时也是一座新兴城区,建制沿革几经更迭,文化传承的脉络谱系较为复杂和曲折,客观上对文化资源的整理保护和阐发转化工作造成了困难。因此,研究会成立后,在四年时间内承担了大量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交流工作。 据了解,除了吸纳台胞加入,研究会还聘请厦门著名文史专家洪卜仁、龚洁、彭一万、何丙仲、陈耕等为顾问和专家组组长,聘请杨渡、林谷芳、林安梧等台湾知名学者、作家担任专家组成员,构建起海沧与台湾之间的文化交流通道,增强两地的文化互动和共振。同时,研究会还聘请来自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担任专家组成员,并吸引了大批本土社区书院、非遗传习中心、宫庙理事会、宗亲理事会等民间文化机构成员以及文创企业代表、艺术家、文化爱好者等加入。 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区委副书记曹放表示,相比其他民间学术文化团体,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打通了海沧和台湾的文化圈层,打通了本土草根和学术殿堂的文化阶层。这使得研究会的工作可以“接地气,通天道”,共同弘扬“爱国恋乡、敢拼会赢、开放包容、以智致胜”的闽南文化精神,进一步拓展闽南文化传播弘扬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深化认同,增进情谊,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相关阅读:
- [ 04-22]首届厦门海沧新阳河流文化节在马銮湾带状公园开幕
- [ 04-20]“包干制”志愿服务 海沧新阳街道掀绿水青山“保卫战”
- [ 04-19]厦门海沧马青路货车追尾轿车 造成连环剐蹭
- [ 04-19]厦门海沧:创新驱动开放引领 提升法律服务质效
- [ 04-19]厦门海沧区新阳街道以“包干”形式提升洁净家园行动成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