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区举行庆祝杏林台商投资区成立30周年座谈会
厦门税务业务骨干正在向台商讲解减税降费政策
东南网4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舒远 通讯员 陈季玉 陈文洁 林丽萍 文/图)4月1日上午,集美区政府结合庆祝杏林台商投资区成立30周年,召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台商投资区建设发展以及两岸融合进行研究探讨。
30年成就:形成六大产业链群
会上,集美区台办陈贤玲主任介绍,经过30年发展,集美台商投资区实现了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向二、三产业并重转型,形成了机械装备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新材料产业、都市现代农业等六大重点发展的产业链群。2018年规模以上台资工业企业85家,创造工业产值近33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累计引进台(外)资企业876家,合同利用外资37.37亿美元,其中台资企业413家,合同利用台资8.2亿美元。
惠台措施:贯彻落实“同等待遇”
集美区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惠台措施,兑现“同等待遇”等惠企政策承诺。据悉,集美区重新梳理了惠企78项优惠事项,编制了《惠企政策e码通》,在集美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设立惠企窗口。
在创新研学品牌方面,率先在全市出台《集美区关于鼓励对台青少年来集研学旅行奖励办法(试行)》,每年计划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鼓励和支持两岸研学旅行。
为推动青年创业,近年来,集美区已累计向台湾青创基地兑现奖励资金近1500万元,安排台湾青年免费入住人才公寓近500人次,全区已有国台办授牌的国家级基地1个,省台办授牌的基地2个。
减税降费:助力老台企再出发
4月1日起,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措施正式全面推开。当天,30位集美新老台商和重点企业代表在集美区政府齐聚一堂,畅谈减税降费获得感,分享与台商投资区共同成长的故事。台商们纷纷表示,在良好税收营商环境的滋养下,台胞台企在登陆“第一家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今年深化增值税改革落地后,我们首月能够减免税收108万元,以去年销售情况测算,预计全年可减免1000万元,这个红包太给力!”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罗海燕说。
来明工业(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市台商协会荣誉会长吴进忠表示,“今年减税降费政策力度空前,可以进一步增强厦门眼镜行业的发展动力,眼镜生产企业信心更足。”
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协理陈玉洪说,“有这么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有这么好的税收优惠政策,再加上税务机构这么贴心的服务,企业想不留下来都难。”
厦门税务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厦门在两岸交流中具有独特优势,厦门税务将继续优化税收服务,依托台商协会这一与台商沟通的桥梁,继续做好服务台商的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实施,为在厦台资企业发展和台籍个人就业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使之在“第一家园”干事创业有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简介
杏林台商投资区:于198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核定总面积为25.21平方公里。杏林台商投资区于2005年通过ISO14001环保体系认证,以机械装备、电子、新材料、卫浴、户外运动等产业为主。
集美台商投资区:于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核定总面积为6.85平方公里。集美台商投资区于2004年通过ISO14001环保体系认证,是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中最早获得该项认证的工业园区,以电子、服装、新材料、卫浴等轻型、无污染产业为主。 |